编者按
街头巷尾的年味依旧浓郁,燕赵大地已奏响奋进的序曲。一个个火热的场景汇聚成发展的磅礴力量,一项项务实举措勾勒出改革的坚定信心。2月5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河北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迅速从“假期状态”切换至“战斗姿态”,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强信心、促发展,全面吹响了新一年干事创业的冲锋号。河北日报派出多路记者,第一时间奔赴各地,记录各行各业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展现他们只争朝夕、拼搏奋斗的精神状态,以此凝聚起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强大合力。
总投资537亿元
雄安新区一季度70个项目集中开工
2月5日,雄安集团雄商发展公司建设者们在开工动员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一辆辆工程车排列整齐、蓄势待发,建设者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2月5日,雄安新区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动员活动举行,总投资537亿元的70个项目集中开工,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产业配套、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等领域。
这批开工项目数量多、体量大、覆盖面广。紧紧牵住承接疏解“牛鼻子”,雄安新区推进清单内疏解项目提质提速,统筹做好金融岛站周边一体化开发等疏解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动承接疏解质效上台阶;集中精力攻坚片区开发主战场,聚焦启动区、昝岗片区、起步区第一组团第五组团承接疏解项目片区,加快推进疏解项目和市政配套建设,上述片区总投资占比超80%,城市功能持续提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高端高新产业加速集聚,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雄安中心公共实验平台、空天大型构件增材制造项目(一期)等一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公路路网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有效助力民生保障水平上台阶。
备受瞩目的金融岛站周边一体化开发项目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金融岛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约78.17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办公楼、公寓,以及交通枢纽、市政配套等。
“这个项目的定位是国际金融的聚集区和金融创新的活力区。项目建成后,雄安新区规划轨道交通普线M1、M2、M5线与京雄快线金融岛站形成‘工’字形换乘,实现轨道交通、地下城市商业、综合管廊以及周边开发地块的充分互联互通。”雄安集团雄商发展公司工程总监、金融岛发展公司总经理田景林介绍,该项目计划2025年底实现首栋塔楼封顶,2026年底全部外立面实现完工。此外,该项目还采用投建运一体化开发模式,合作方既是施工单位,同时也是投资人和运营单位,在建设运营过程中有助于导入更多优质资源和开发运营经验。
据悉,2025年雄安新区全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工作量将超2000亿元。(河北日报记者 郝金钰)
省政务服务大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不到半个小时,办完股东变更
2月5日,企业办事人员王滢(左)在河北省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河北日报记者 张 昊摄
2月5日,正月初八,节后开工第一天,省政务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提前半个小时到岗。
换上工装,擦拭柜台,打开电脑,他们整齐地坐在窗口前,以崭新的面貌、热情的服务,迎接前来办事的群众。
“你好,我们公司急需办理股东变更业务,现在能办吗?”9时许,鹏昊极星(河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小静抱着一个档案袋,急匆匆来到大厅企业服务中心窗口咨询。
“新年好!女士您请坐,这个业务可以办理,您带来相关材料了吗?”窗口工作人员李瑞娟用甜美的声音回答。
提交申请材料、线上通过审核……不到半个小时,刘小静就为公司办完了股东变更业务,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去年底,鹏昊极星(河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目前正处于开拓市场的关键阶段。刘小静解释,如果不能及时变更股东,公司的正常运营和业务拓展就会受到较大影响。“大厅服务又快又好,给你们点赞!”离开大厅前,刘小静冲着李瑞娟等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在柜台上,记者看到李瑞娟为自己制定的新年工作计划。“我给自己树立了一些小目标,新的一年将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以更多的耐心、细心、贴心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李瑞娟说。
在大厅省直住房资金中心窗口,顺利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的李华昌,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后,面带笑容地走出大厅。
“我和爱人购买了新房,想把公积金取出来,没想到,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真快!”李华昌说,今年3月他们就能搬到新房,开启新生活。
办理开工许可证、开具普通高校录取考生综合信息登记表、领取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这一天,省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认真受理相关业务,全心全意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省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谢拥华表示,新的一年,省政务服务大厅将全力保障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讲好优化营商环境河北故事。(河北日报记者 解楚楚)
唐山港京唐港区件杂货码头
大港巨轮作业忙
2月5日,在唐山港京唐港区件杂货码头,工作人员正指挥大件货物装卸作业。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摄
17个小时连续作业,完成135件水泥设备装船任务!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唐山港京唐港区件杂货码头,货物运输不断,门机运转不停。
“从7时多上岗到现在,门机都快转冒烟了。”2月5日14时许,码头海风呼啸,坐在离地十余米的驾驶舱内,门机司机王杰却浑身是汗。
确定吊点、挂钩完成、吊装堆叠……码头前场,一件件巨型货物被精准码放至船舱指定位置。
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港股份”)第二港埠公司指导员常远一直忙着现场调度指挥。“货物有长有短、形状各异,最重的91吨,体积最大的长11米、直径6米多。”常远说,这批货物的装船对作业人员是个不小的考验。
为确保安全高效,第二港埠公司提前部署、科学调度,组织大件货物作业经验丰富的调度人员、门机司机及时返岗。“大家自发加班加点,每班保障25人以上参与作业。”第二港埠公司门机队队长郝刚介绍。
码头前,万吨级巨轮一字排开,大型卸船机挥舞巨臂不停作业;港池中,船来船往,数艘拖轮为货轮靠岸、离泊保驾护航……在唐港股份件杂智能生产管控中心,繁忙的码头作业场景一“幕”了然。
“根据天气预报,一小时后风力将会增强,请注意作业安全。”“前场货物装卸接近尾声,请后场运输车辆抓紧进场。”……调度员紧盯屏幕,及时向码头工作人员发布天气预警和调度指令。
“‘丰和’轮准备完毕,申请离港。”15时许,一艘货轮在拖轮的协助下缓缓离泊,驶向远方。这是2025年以来唐港股份第二港埠公司完成装载的第13艘钢材船舶。
开年即开跑,澎湃涌春潮。据唐港股份第二港埠公司副经理苏一玮介绍,公司聚焦船舶靠离、装卸作业、流程控制、场地使用等关键环节,动态调配岸机、设备、人力等资源,加快车、船、货的衔接,确保作业安全顺畅高效。2025年1月,该公司拼出首月开门红,仅大件货物作业量就完成3.4万立方米,是2024年全年总量的三分之一。(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 汤润清)
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访企问需
“娘家人”助民营企业解难题
2月5日,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黄文忠(右二)在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工作人员交流。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2月5日一早,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黄文忠来到位于石家庄市元氏县的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
“去年11月省发展改革委举办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你们提到的风电项目进展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和诚信集团总经理智群申一见面,黄文忠开门见山。
“已经顺利推进了,当地正在协助办理其他手续。”智群申说。
这是一次春节前便约好的会面,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要对企业的诉求解决情况进行回访。
去年,诚信集团计划在其沧州工厂附近建设风电场。智群申说:“一旦建成,每年不仅能降低2000多万元的用电成本,还能加速我们开发国际市场的步伐。”
然而,因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风电项目一度未能获批。提起当时遇到的困难,智群申记忆犹新:“想了各种办法,就是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省发展改革委举办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智群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出了诉求。
座谈会结束后,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利用44个省有关部门组成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省发展改革委建立的办理民营企业诉求机制,内外部机制共同发力,帮助企业在一周内解决了项目前期审核难题。
“原来遇到困难,我们是‘有病乱投医’。这回真是找到了民营企业的‘娘家人’。”智群申由衷称赞。
这次回访,黄文忠还为企业带来了好消息。
目前,他们正在搭建河北省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方便企业随时在线上提出诉求,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今年,河北省还将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的研究进程,以良好的法治环境护航企业发展。
智群申说:“河北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河北日报记者 冯 阳)
石家庄国际陆港
开跑!节后首趟中欧班列发往莫斯科
2月5日,在石家庄国际陆港,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吊装作业。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2月5日9时,石家庄国际陆港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
起吊、移动、精调、落箱,距离地面20米的驾驶室里,龙门吊司机胡利宁麻利地操作,一个个集装箱稳稳装载到位。
“下午就要发车了,得抓紧时间干,确保春节开班第一趟中欧班列准时发出。”胡利宁说。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节后上班第一天。但对胡利宁来说,这只是要突破1000列目标的又一天——他的春节假期都在忙碌中度过。
在胡利宁和同事的努力下,今年1月开行中欧班列125列,同比增长594%,创历史新高。
作为石家庄国际陆港第一批龙门吊司机,6年多时间里,胡利宁见证着这里的中欧班列越来越多,集装箱越垒越高,货物种类越来越全。
“刚来那会儿,一天最多发送四五十个集装箱,现在能到500个左右。”胡利宁满是自豪,作业都是三班倒,有时一晚上就要装卸6列。
这是量的增长。仅仅6年多,从最初年开行量只有4列,到去年全年开行839列,这里已成长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目前,开辟18条国际运输线路,辐射亚欧大陆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更是质的提升。货运品类附加值越来越高,战略性新兴产品占比超50%。增加“助农班列”开行数量,让中欧班列“来回”都能赚钱。
在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看来,越跑越快的中欧班列,带来的远不止这些。
不远处,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临港产业区正热火朝天建设。“站在这里,能感受到开放发展的强劲脉动。”刘金朋说。
在这里,临港产业正不断延伸——“数字陆港”“零碳陆港”建设持续推进,大型货车在中铁特货商品车分拨中心往来穿梭,跨境电商交易中心、京东电商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加速聚集……
14时36分,春节后首趟班列缓缓启动,预计15天后抵达俄罗斯莫斯科。
目送班列一路奔向远方,刘金朋激动不已:“这趟班列,不仅满载着‘河北制造’的新机遇,更承载着河北人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期待。”
“新的一年,力争全年开行中欧班列突破1000列,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刘金朋信心满满。(河北日报记者 周 洁)
承德市县两级企服发展服务中心
1949名服务代表入企开展新春首访
2月5日,承德市双滦区助企政府服务代表张秀瑞(右)正在企业了解生产情况。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
2月5日8时30分,承德市双滦区政府服务代表张秀瑞走进承德新新钒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新春首访。
承德新新钒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产能只能满足承德周边地区需求,为了扩大生产,公司计划投资12.5亿元在邢台新建研发生产基地,今年就要投产。
“最近公司事情太多,零碳示范园区前期手续跑办的事,你得多关注。”一见面,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宗煜便向张秀瑞说出一件难事。
“前期手续如何办理,我已经沟通好了,你们就放心吧!”张秀瑞对此早有准备。
上班第一天,承德1949名政府服务代表集体行动,深入全市3822家包联企业,走访企业、解决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取得“开门红”。
承德市县两级企服发展服务中心是助企服务的指挥中枢。“目前,政府服务代表服务范围为‘四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央企二三级子公司、科技型企业和培育中的规上限上企业,这3822家企业只是全市数万家企业的一部分。今年,让更多企业获得面对面的帮扶和服务,是承德打造助企服务升级版的主攻方向。”承德市企服中心主任靳海杰说。
根据计划,该市将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探索推行“代表+行业+小组长”“代表+区域+小组长”等服务模式,加快实现对中小微、新业态等企业全覆盖。同时,常态化为政府服务代表“充电”,持续增强助企服务能力。
“今年,我们将在加强代表培训管理、提升问题收集解决质效、深化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提高企业满意度、探索助企新职能等五个方面发力,为企业提供更有力度和温度的服务。”靳海杰说。(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
邯港高速沧州段南运河特大桥建设现场
22米高空挂篮里,浇筑施工不停歇
2月5日,邯港高速南运河特大桥建设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袁 铮摄
2月5日10时,沧州市东光县邯港高速南运河特大桥建设现场,一个个巨大桥墩上方,塔吊不停旋转,不断将地面的物料运到22米的高空。
“每个桥墩顶端两侧,都挂着一个钢结构的大篮子,混凝土浇筑作业全在这个篮子里进行。”邯港高速沧州段一标段生产副经理赵文龙介绍。
跟随赵文龙,记者爬到20号桥墩顶上。施工现场,6名钢筋工人正手握焊枪焊接固定钢筋绑节,两名检测人员手持全站仪,校验浇筑模板位置,避免误差。
邯港高速沧州段是沧州市东出西联的交通要道之一,全长约124公里,总投资超171亿元。建成后,这条路将有效缩短邯郸与黄骅港之间的运输距离,助力打造冀东南经济增长极。
在邯港高速沧州段的施工中,南运河特大桥是难度较大的工程节点之一。“这里的桥面跨径135米,不适合应用预制桥面。为此,我们采用了挂篮工艺进行悬臂混凝土浇筑。”赵文龙说。
采用挂篮工艺,施工难度无疑会增大,工期自然也会延长。赵文龙和同事们将每个桥墩向两端分别划分成15个节段,每完成一个节段,液压机再将挂篮推至更远位置,进行下一节段的浇筑施工。“我们春节期间都没有停工,在6个主墩顶部同步作业。”赵文龙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完成120个节段的浇筑任务。
与跨河施工相比,冬季低温作业是又一大挑战。“虽已临近中午,但室外温度也在-5℃左右。”赵文龙说,低温施工,易造成混凝土浇筑后开裂。为此,他们为挂篮定制了全包围保温暖棚,还配备了电褥子、热风炮等设备,确保浇筑完成的节段箱室内温度在24℃至26℃之间。
“按照施工计划,南运河特大桥所有节段施工将于今年5月完成,具备路面铺装条件,确保桥梁6月底前交付使用。”赵文龙说,届时,邯港高速沧州段一期项目将全面建成通车,从衡水沧州界至国道205将实现高效通行。(河北日报记者 袁 铮)
冀州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
5000斤订单蔬菜全部采收完
2月5日,冀州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的蔬菜大棚内,工人正在搬运刚刚采收的茴香。河北日报记者 焦 磊摄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
茴香棚里,收割、打捆;番茄棚里,采摘、分拣;茄子棚里,调垄、栽苗……年味儿还未散去,冀州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的蔬菜大棚内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假期期间,我们很多人没有休息。”基地负责人刘晓晨说。
春节假期过后,蔬菜需求量明显上升。当天上午,刘晓晨的电话不断,大都是客户打来的。她打开手机里的一张供应清单给记者看,“这是昨天的订单,芹菜、茴香、番茄、青椒……差不多有5000斤,今天上午就要全部采收完。”
上午10时多,室外气温升高。棚区工作人员张芳在一座座日光温室间不停地进进出出。每进一座棚,仔细查看屏幕上显示的温度、湿度后,操作智能控制柜,对大棚内环境进行精准调控。
“这几天昼夜温差大,我们得时刻关注棚室内的环境变化,确保蔬菜健康生长。”张芳说。
基地内共有38座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有近20种。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并不多。张芳指着棚室里挂着的传感器解释道,它们就像人的眼睛,实时记录棚室环境和蔬菜生长参数,这些数据传输到基地控制中心,经过分析,可以实现远程浇水、施肥、调温。“原来1个棚至少3个人管,现在1个人能管3个棚。”张芳说。
智能化管理模式,不仅让蔬菜种植省时省力省成本,蔬菜品质也更有保障。
“我们与京东农业科技共同开发了全链数字化溯源平台,蔬菜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质检、运输,每个环节都实现可控制可追溯。”刘晓晨介绍,今年春节前,他们开发了7种规格的蔬菜礼盒产品,每个礼盒里不仅有检验报告,还会贴上一张二维码。其中,“乌塌菜”“奶油小白菜”“油番”等特色菜礼盒供不应求。
“今年,我们还计划引进奶油黄瓜、根芹、紫白菜、紫土豆等特色菜,进一步丰富基地蔬菜品种。”临近中午,基地会议室内,说起新年的计划,刘晓晨信心满满。(河北日报记者 焦 磊)
河北泰好吃食品制造有限公司
紧急补仓发货满足市场需求
2月5日,河北泰好吃食品制造有限公司仓库前,一箱箱的冷冻榴莲肉装车准备发货。河北日报记者 张 辉摄
2月5日14时许,位于秦皇岛市抚宁经济开发区的河北泰好吃食品制造有限公司仓库前,叉车将一箱箱包装精美的冷冻榴莲制品装上冷链运输车。当天,5.7吨冷冻榴莲肉被发往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当天一早,除了生产一线上的工人,公司生产负责人杨全新和其他员工都来到公司。“春节前后正值冷冻榴莲肉的销售高峰期,各地仓库储备量下降,假期还没结束就陆续提出补仓要求。”杨全新说。
清点仓库货物、核对发货数量、联系冷链运输车……天气虽然寒冷,大家却干得头上冒汗。在他们身后的冷库中,一箱箱冷冻榴莲肉整齐地摆放着,空气中弥漫着榴莲香味。
“冷冻榴莲肉是我们的主打产品。”公司销售主管张鸿彪介绍,作为冷冻榴莲肉生产基地,今年春节前他们早早备足了货,确保公司仓库和各个云仓满仓运行。
2021年,河北泰好吃食品制造有限公司落户抚宁经济开发区北区,公司瞄准市场,加工生产的冷冻榴莲肉非常受市场欢迎。
杨全新介绍,每年榴莲成熟的季节,公司将从泰国进口的榴莲,通过人工挑选,把外形好、品质好的纯肉送入冷库速冻,制成冷冻榴莲肉。
“冷冻榴莲肉的保存期达24个月,可以满足榴莲爱好者全年随时享用榴莲的需求。”张鸿彪介绍,公司采用“线上+线下”双线销售模式,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设置了6个云仓,根据收货地址就近发货,实现了抚宁生产、全国销售。
在公司仓库里,记者看到,除了冷冻榴莲制品,还有冷冻的芒果、桃、草莓、蓝莓等,也占据了一定仓储空间。“现在我们的产品有20多个品类,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加工定制。”杨全新说,2024年公司产值1000多万元。
“上班第一天,开工大吉!祝愿今年销量大增,咱们公司越来越好!”总计5.7吨的冷冻榴莲肉很快装车完毕,看着冷链运输车出发走远,杨全新和同事们说出了心中的愿望。(河北日报记者 张 辉)
威县企业服务中心
“企业有需求,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
2月5日,威县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吴侃(右)入企走访。河北日报记者 闫德见摄
“老夏,新年好啊!针对你在‘威企通’平台提出的产品销售和招工需求,我们拿出了方案,你看看行不行?”
2月5日10时许,威县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吴侃来到在建的河北龙德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新厂区,将春节假期期间加班拟定的方案交到总经理夏昊手上。
与威县人社局联动召开招聘会,协调辖区社区微信群发布招工信息;在“威企通”平台发布产品信息,帮助企业举办产品展销会……“太好了,这个方案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夏昊边看边高兴地说,新厂即将建成投产,这样就不用担心用工和销售问题了。
“‘威企通’上提出需求,很快便会有工作人员帮助解决,这种服务太好了!”提起项目建设经历,夏昊非常激动。从去年5月该企业提出扩建需求开始,县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便进行全程跟踪帮扶,为企业列明事项清单、厘清办事流程,通过告知承诺制、“一枚印章管验收”等企业服务举措,帮助企业仅用3个月便实现项目落地,比原计划缩短3至4个月。
近年来,威县争当县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排头兵,打造威县企业服务中心、“威企通”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推出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制”、创新“一枚印章管验收”、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等优化企业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全周期陪伴、全流程服务、全方位帮扶。去年,威县行政审批局企业服务中心团队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称号,“威企通”相关做法入选“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
“企业有需求,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吴侃说,今年,威县企业服务中心将聚焦企业共性问题,全面收集企业诉求,优化升级“威企通”平台,健全企业全覆盖包联机制,制定企业增值化服务清单和标准,组织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做好代办、帮办和答复、反馈等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制度标准,让服务更有速度、更显准度、更具温度。(河北日报记者 闫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