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四处悬挂的红灯笼、中国结,以及街角巷陌溢出对联和福字的欢快气息,北京街头巷尾的喜气取代了往常的劳碌,人们的脚步也变得松弛下来。

今年的春节,来得更热闹些。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个非遗版春节为传统年俗赋予了全新内涵,让春节洋溢着更为浓厚的文化气息。


△ 大运河新春游园会上演传统曲艺节目。

由天安门向东20余公里,一条大运河正串联起人间烟火,从首个大运河新春游园会到热闹非凡的非遗市集;从年味十足的互动体验到文化艺术交融的展览展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街小巷处处都充满着非遗年味氛围。

1月22日,今年北京市五大庙会之一的大运河新春游园会在通州区漕运码头拉开帷幕。刚走出停车场,记者就听到激昂的鼓声,拐个弯,便看到腰鼓队的表演。走进庙会,人流一下子多了起来,抬眼望去,两旁的80余个摊位整齐排列,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来一个老北京糖人糖画,尝一口通州本地的非遗美食“瓤豆腐”……从温州来北京过年的游客贾女士牵着女儿玩得不亦乐乎,此时正在大运河传统文化体验馆打卡拍照。

漕运码头上,相声、京东大鼓等传统演艺节目轮番登台亮相,人们的欢笑声、卖家的吆喝声、沿岸店铺飘来的扑鼻香气交织在一起,满满的人间烟火气息。

沿着大运河畔继续前行,被称为“森林书苑”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映入眼帘。走进位于图书馆地下一层的“书香城图 非遗绽放”非遗市集,但见京绣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吴兰春正在指导读者穿针引线,国家级非遗“北京宫灯”代表性传承人翟玉良正在一步步地指导读者制作红灯笼……非遗传承人与读者面对面,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读者们在浓浓的年味中“阅”享新春,共庆佳节。

与此同时,在和北京城市图书馆比邻而居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里,一场“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文化演出曲艺专场正在进行中。据了解,春节期间,博物馆里每天都有演出,每场设置不同主题,包括《运之大河》《新春艺韵》《上元欢歌》等,相声、评书、快板、京剧等演艺节目轮番上演……

悠悠运河水,为通州积淀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留下宝贵文脉。路县故城考古遗址留下文明演进的印记;始建于北周的燃灯塔成为继往开来的见证;2023年底,矗立在大运河畔的副中心三大文化地标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陆续开放……古老的运河文化,正在以崭新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美丽画卷也正徐徐展开。

记者:李京

文字编辑:牛忠磊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李木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