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前夕,正当各大品牌争相推出节日营销时,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却因海外社交平台的一则新春祝福文案陷入舆论漩涡。其将“春节”译为“Lunar New Year”而非国际通行的“Chinese New Year”或中国申遗官方译名“Spring Festival”,引发网友激烈批评,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



事件起源于霸王茶姬在海外账号发布的春节海报中使用了“Lunar New Year”一词。这一表述被指弱化春节的中国属性,原因在于“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可泛指东亚多国共同庆祝的节日,如韩国“Seollal”、越南“Tết”等,而“Chinese New Year”则明确指向中国春节的文化主体性。

专家章文舟指出,2024年12月中国刚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申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的英文译名正是“Spring Festival”,并强调其为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从历法科学角度,争议亦具合理性。中国农历实为“阴阳合历”,既参照月相变化(阴历),又结合太阳回归年周期调整节气(阳历)。而“Lunar”仅体现阴历属性,无法准确表达中国农历的科学体系,易造成国际认知偏差。

事件发酵后,网友批评集中在两方面:其一,作为以“国潮”为品牌定位的企业,霸王茶姬海外宣传却未体现文化敏感性,与其本土形象形成割裂;其二,近年东亚多国对春节起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如韩国曾在大英博物馆举办“韩国农历新年”活动,使用“Lunar New Year”恐进一步淡化春节的中国属性。



霸王茶姬于1月24日晚通过公众号评论区致歉,称因“未统一海外团队翻译标准”导致失误,承诺加强内容审核。但网友对其“评论区道歉”的形式及回应速度仍存质疑,认为品牌全球化进程中需建立更严谨的文化输出机制。

此次事件折射出中国品牌出海面临的共性挑战:

  • 需平衡国际化表达与文化主权,尤其在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优先采用国际认证的官方译名;
  • 霸王茶姬的海外团队由多国成员组成,如何实现跨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统一,成为品牌管理新课题;
  • 部分国际机构为体现文化包容性使用“Lunar New Year”,但中国企业需明确立场,避免模糊文化归属。

截至2025年初,霸王茶姬全球门店已超6000家,其双总部(成都运营总部与上海全球总部)战略凸显出海野心。此次风波或为其全球化进程敲响警钟:文化输出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