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河北日报记者 白云 制图/孙涛


2024年9月5日航拍的国家电投神源围场御道口300兆瓦“七彩河”光伏电站。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

阅读提示

有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实现“双增长”;深入探索生态补偿、降碳产品、排污权交易等模式,累计交易额突破1亿元……2024年,承德生态环境优势更加彰显。

“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5年承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国家级试点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健全制度控碳体系

1月25日,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70兆瓦发电项目,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这一项目,是为承德建龙去年9月投产的投资1.4亿元的节能减碳项目配套而建。

企业斥巨资节能减碳,是看中了这项工作“甘蔗两头甜”。“节能减碳项目1年可节约3万吨标煤,减碳7.3万吨。节约的标煤相当于增效,企业减少的碳排放量,将来可以拿到碳汇市场去交易。”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能源中心能源管理室主任马建伟说。

2024年,承德减排降碳成效明显。7家企业完成环保绩效创A,新能源公交车占比87.6%,新建绿色建筑占比100%,单位GDP能耗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承德建龙是环保绩效创A的7家企业之一。节能减碳项目是承德建龙创A同时的自我加压。“高炉产生的富余煤气,经节能减碳余热回收子项目用于发电。”马建伟介绍,以70兆瓦发电项目为例,预估一年可以发电5亿度,公司减少外购电2.7亿度。整个节能减碳项目的投资,预估三年就能收回。

降本增效,让承德建龙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2024年11月,承德建龙在国际石油展览会上,与科威特、沙特等国家签订了2万吨钢材的订单。2024年1至11月份承德建龙的销售额达到1.1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14%。

扎实推进国家级试点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2024年,承德出台《国家碳达峰试点(承德)实施方案》,将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等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十项试点任务列入其中。

这也是今年承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之一。今年,承德将健全制度控碳体系,梯次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十项试点任务,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确保碳达峰城市试点年度目标如期实现。拓展产业降碳领域,抓好农业、工业和城镇节水,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碳汇交易额增长20%以上

1月15日,承德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又成交了134吨降碳产品。“2021年以来,我们公司共挂牌交易了90多万吨降碳产品。”该公司开发部主任宋博伦说。

承德的林地面积3556万亩,居京津冀地区首位。“仅我们公司就拥有寿王坟林场、御道口林场、柿子沟林场等9个林场,具有丰富的碳汇资源。同时,还开发了湿地、光伏等降碳产品,目前拥有18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宋博伦介绍。

借助资源优势,生态价值转化更多元。2024年,承德深入探索生态补偿、降碳产品、排污权交易等模式,累计交易额突破1亿元。

“去年,我们通过积极开发CCER交易路径、深挖‘降碳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潜力、完善排污权政府储备管理、拓展生态保护补偿路径等方式,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孙宝顺说,此外,还推动兴隆县与北京平谷区、天津蓟州区联合打造“平蓟兴”生态价值转化协同创新样板区。

2024年,承德继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后,又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两大试点高点起步,让承德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支撑更加有力。

承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中心、两平台”,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支持各县市区开发CCER造林碳汇项目,拓展草原湿地、景区景点、光伏项目碳汇核算,碳汇交易额增长20%以上;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转化,新发展林下经济4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增长15%以上。

同时,更加有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实施“三北”六期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170万亩、修复退化草地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00平方公里以上;深入推进塞罕坝机械林场和国有林场“二次创业”,抓好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深化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成色。

进一步夯实绿色生态底座

1月21日,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上,PM2.5浓度等6组数据正在实时显示。“1月1日至今,承德的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25.8微克,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1%。”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副科长王莹说,1月以来,承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94,首次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进入前十。

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承德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华北领先。2024年,承德2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进入京津水质进一步提升。

“我们推动出台《承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4年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等,推动建设‘承德市生态环保云’数据库,开展‘京津冀执法一体化合作工作机制’试点,就是要全力以赴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化、助发展。”孙宝顺说。

生态是发展的基石。2024年,承德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华北领先。全市完成营造林198.7万亩、修复退化草地2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95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实现“双增长”。

为进一步夯实绿色生态底座,承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项目8个,实现5家企业环保绩效创A,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大力推进滦河潮河系统治理,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10个,完成河道修复整治100公里以上,创建美丽河湖国家试点;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和质控监测,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河北日报记者 白云 陈宝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