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嫱
隆冬时节,晨曦微露,田横岛尚在沉睡,宋林就开启了每日的电力巡检。
10台变压器、26基高压电线杆、绵亘5公里的架空线路,还有那条3.1公里的海底电缆,是他巡检的关键要点;12家旅馆饭店、300余户居民家中的电器与线路,他熟稔于心。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电工宋林,是土生土长的山东青岛田横岛人。16年前,村里的老电工退休,海岛电力设施的日常运维、居民用电线路维修成了棘手难题。彼时年仅20岁的宋林回到家乡,接过了老电工的接力棒。此后,一个工具箱、一辆巡检车、一座离岸数公里的海岛,勾勒出宋林16年的工作图景。
大年初四,记者乘船登岛,正巧碰上从岛外采购物资归来的宋林。身着国网绿工装,背着一卷电缆。他说:“从岛外带了一卷电缆回来,以备抢修时用。”
多年来,立杆架线、供电线路检修早已是宋林的日常。从最早徒步巡检,到后来借助三轮车,再到如今自掏腰包购置巡检车,巡检的方式在变,他守护海岛光明的初心从未更改。
下船后,宋林顾不上回家,即刻开启巡查模式。海岛西侧海岸边,十几米长的跨海电缆横卧海岸线,对岛上居民而言,这是输送光明的“生命线”,守护它更是宋林等供电人的核心任务。寒来暑往,宋林每天都会着重查看这段裸露的电缆,浪潮经年累月的冲击、海水无情的腐蚀氧化,坚固的混凝土防护层时常被海水冲掉。
“大风天最让人揪心,大浪对电缆破坏极大。”宋林悉心清理掉附着在电缆周围的绿藻和砾石,减少电缆磨损。春节期间,巡查岛上供电设施是重中之重,从海底电缆到全岛用电安全,他每日两次巡检,一直要持续到正月结束。
完成海缆巡查后,宋林踏上巡岛之路。岛上的每一根电线杆,于他而言都似老友。海岛电工技术难度高、作业环境严苛,日常还满是琐碎与单调,宋林却乐在其中,“与外面比,小岛生活略显枯燥,可这儿是我的家、有我的根,我会一直坚守。”宋林头戴安全帽,背着沉甸甸的工具包,腰间悬着绳索与金属脚扣,这身行头,承载着守护海岛光明的重任。
数九寒冬巡检,是一年当中最艰难的时刻。“凛冽海风呼啸而过,瞬间就能穿透衣裳,寒彻骨髓。”宋林一边说着,一边检查岛上的变压器。检查完毕,宋林径直前往村民于胜锋家。
这两年,岛上倡导电采暖改造,很多岛民家中新装了电采暖设备,让用电量和宋林的工作量激增,尤其是春节期间,岛上用电量是平时的两倍,跳闸情况时有发生。岛民于胜锋家上周刚安装好电采暖设备,今年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都回到岛上过年,家里用电负荷大增,宋林隔三差五就要上门检查一下用电设备和线路,确认正常后才安心。
“大林这孩子,热心肠得很,总想着我们,待我们就跟自家人没啥两样。”于胜锋说。
不知从何时起,岛上流传着一句话:“要是村里少了一个人不行,那准是大林。”岁月流转,他与海岛的居民早成了亲密无间的亲人。在田横岛居民的心中,“大林”是用电保障的代名词,是点亮田横岛的“掌灯人”。
站在村里的小码头上,潮水持续冲刷着岸基,海面仿若无垠的墨色绸缎。记者回首望去,小岛人家,灯火亮起……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