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秀兰,今年六十三岁,出生在北方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一般,但供我读完了中专。
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国企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五十八岁正式退休,退休金每月六千多,日子过得算是踏实。
我和老伴李国强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他比我大两岁,年轻时也在国企上班,后来单位改制,他自谋出路做了点小生意,赚了些钱,但也吃了不少苦。
我们结婚三十多年,有个儿子,早些年结了婚,和媳妇在南方工作生活,逢年过节才回来一趟。
日子本来平稳,可这几年,老伴变得越来越计较,尤其是在钱上。
以前他做生意时大方得很,家里大事小情都是他说了算,可自从退休后,他开始精打细算,甚至提出要家庭AA制,说什么“各花各的钱,谁也别占谁的便宜”,让我哭笑不得。
刚退休那会儿,我想着终于能享点清福了,可现实却给了我一盆冷水。
以前他赚钱多,家里花销基本是他管,我的工资主要用来贴补儿子。可现在,他不愿再“养家”了,开始跟我算得一清二楚。水电费、伙食费,甚至出去吃顿饭,都要分得明明白白。
“咱们都退休了,钱也要精打细算,不能像以前那样乱花。”他理直气壮地说。
“可这几十年,你的钱是你的,我的钱也是你的,现在退休了反而要算清楚了?”我忍不住反驳。
他不以为然,摆摆手:“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咱们各花各的,互不影响。”
我心里憋屈,可拗不过他,只能妥协。
可最让我寒心的是,他对我父母的态度也变了。
我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时不时拿钱贴补他们。可老伴却总是冷嘲热讽:“你爸妈要钱,你就给,你问过我吗?”
“我自己的退休金,我想怎么花不行?”我不服气地回怼。
他嗤笑一声:“你是你,我是我,咱们不是早就分开了吗?”
这样的日子,让我越来越心寒。
今年过年前,我父母的身体越发不好,北方冬天冷,他们受不住。我琢磨着带他们去海南过春节,换个温暖的地方,也让他们舒舒服服地过个年。
我和老伴商量:“我打算带爸妈去海南待一阵子,你要不要一起去?”
他皱眉:“你带他们去?那我妈呢?你想过吗?”
我愣了一下:“咱妈有你在这儿照顾,我爸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去海南暖和点,医生也建议他们换个环境。”
他冷笑:“就知道你爸妈,你什么时候考虑过我妈?”
我忍不住了:“你妈一直住在咱们家,你照顾她天经地义,我爸妈呢?他们就不该有人管?”
他不耐烦地摆摆手:“你要去就去吧,反正我不去,我得在家照顾我妈。”
我也懒得跟他争,自己订了机票,带着爸妈去了海南。
没想到,我前脚刚走,他就开始给儿子打电话,抱怨我“不管家,不孝顺”。
“你妈可真行啊,自己跑去海南享福,把我跟你奶奶丢在家里不管!”
儿子听了也有些不满,给我打电话:“妈,你怎么不带奶奶一起去?”
我气笑了:“你爸愿意照顾他妈,我愿意照顾我的爸妈,这不是他自己定的规矩吗?怎么,现在又怪到我头上了?”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行吧,你们自己看着办。”
可没过几天,老伴就急了。
我走后,婆婆病了,老伴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以前家里有我,婆婆的吃喝拉撒都是我管,现在可倒好,他一边要买菜做饭,一边还要伺候老人,累得够呛。
他开始给我打电话:“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淡淡地说:“过完年再说吧。”
他急了:“你妈重要,我妈就不重要了?你赶紧回来,家里忙不过来。”
我冷笑:“以前你不是说,咱们各管各的吗?现在怎么又想到我了?”
他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声音有些低:“秀兰,家是两个人的事,咱们不能这么算计着过日子。”
我冷冷地说:“那你当初提AA的时候,怎么没想到家是两个人的?”
他顿时语塞。
这几年,他对我的冷漠和计较,我都看在眼里。可他却习惯了让我退让,直到这次,他才知道,没有我,他根本应付不来。
我挂了电话,心里却有些五味杂陈。
海南的天气温暖,父母的身体也好了不少,我陪着他们散步、晒太阳,心里前所未有的轻松。
可过年终究是个团圆的日子,我也不是铁石心肠,想着还是得回去一趟。
回到家,老伴的脸色有些难看,婆婆瘦了一圈,他整个人也憔悴了不少。
看到我,他张了张嘴,最后却只说了一句:“回来了?”
我点点头,把行李放下,去厨房忙活。
吃饭时,他突然放下筷子,低声说:“以后,咱们还是别那么计较了吧。”
我抬头看着他,没有说话。
有些裂痕,一旦出现,就很难弥补。
他能意识到问题是好事,可我心里清楚,这段婚姻,早已不像从前了。
我不后悔带父母去海南,因为他们也该有个舒心的晚年。至于我和老伴,能不能回到过去,谁也说不准。
现实让人清醒,有些账,算得太清楚,最后只会让感情变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