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吴晓玲,今年56岁,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县城,家里兄妹四个,我是老大。

因为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里条件不太好,我初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读书,早早出去打工补贴家用。

后来,通过别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周明建。



他是同县城的,比我大两岁,当时在镇上的供销社做会计,工作算是体面。

1989年,我22岁,我们结婚了。

婚后,我们住在他单位分的小房子里,生活还算过得去。

1990年,我生了儿子明洋,为了孩子,我辞了厂里的临时工,专心在家照顾家庭。



生活虽然清苦,但我觉得只要夫妻齐心,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我没想到,我们的婚姻模式从一开始就有些奇怪。

结婚没多久,周明建就提出“经济独立”的想法。

他说:“咱俩的工资各管各的,谁花谁的钱,这样才公平。”当时我年轻,不太懂这些,也没多想,只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于是我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了“AA制”的基础上。

他负责他的花销,我负责我的开销,哪怕是孩子的奶粉钱、尿布钱,我都得从自己攒的积蓄里出。

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我们的婚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AA,感情上也是淡淡的,像搭伙过日子一样。

周明建是个特别自私的人,他从不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也没有所谓的家庭观念。



更让我寒心的是,婆婆从来不把我当家人,反而觉得我占了她儿子的便宜。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33年。

我从没想过,这段婚姻会让我在最无助的时候如此心寒。

婆婆去年年底摔了一跤,导致半身不遂,需要人全天伺候。



周明建第一时间找到我,说:“你辞了工作吧,回家照顾我妈。”我当时愣住了,看着他,忍不住说:“我们不熟悉。”

他愣了一下,接着皱起眉头:“什么叫不熟悉?她是我妈,也是你婆婆,你照顾她不是应该的吗?”

我冷笑了一声:“这么多年,咱俩的日子都是各过各的,我跟你妈的关系也向来一般,谈不上熟悉吧?再说,我的工作也不是随便就能辞的。”



他听了火气更大:“你这是什么态度?我妈以前没少帮咱们带孩子,现在她老了,你就这么不管了?”

“她带孩子?”我被气笑了,眼泪也差点掉下来,“你问问明洋,他小时候谁带的他?你妈带了几天?”

其实,婆婆一直是个强势的人,她对我这个儿媳妇始终看不上。

刚结婚那会儿,她就说我家穷,配不上她儿子。

生了孩子后,我原本指望她能帮忙搭把手,可她却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甩下一句话:“孩子是你们自己要生的,凭什么让我带?”后来,我一个人既要做饭又要带孩子,还得去厂里干零活,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每次我抱怨,周明建都站在他妈那边,说:“我妈年纪大了,你别指望她。”

这么多年,我早就习惯了靠自己。

后来儿子大了,我就去县城的一家服装店打工,现在工资能拿到四千多,生活总算有点盼头。

可如今,婆婆卧床,周明建居然理直气壮地让我辞职伺候她。

我心里堵得慌,这么多年婆婆从没正眼瞧过我,我为什么要为了她放弃辛苦挣来的工作?

那晚,我和周明建大吵了一架。吵到他甩门而去,说:“你不伺候我妈,我就离婚!”

我心里一阵发凉,但也有种解脱的感觉。这段婚姻早就让我失望透顶了。第二天,我打电话给儿子明洋,跟他说了这件事。

明洋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妈,你别管奶奶了。我爸从小就让我对奶奶尊敬,可我记得小时候她对你怎么冷嘲热讽的。我现在工作也稳定了,你就别委屈自己了。”

儿子的话让我感到一丝安慰,可婆婆那边的问题还是得解决。我试探着问周明建:“要不这样,咱们请个护工吧?你工资高,开销也不是问题。”

他却一口回绝:“请护工得花多少钱?你又不是没空,非要浪费这钱?”

我心里冷笑,周明建一直都是这么抠门。明明婆婆是他妈,他却指望我一个“外人”来承担一切责任。可我已经下定决心,这次绝不低头。

接下来的日子,家里矛盾不断。

周明建几乎每天都板着脸,动不动就冷嘲热讽:“你以为工作多重要?女人嘛,照顾老人是本分。”

我懒得理他,只顾忙自己的事。

后来,婆婆在家没人照顾,他只能自己请了个护工,但心里显然很不痛快。

去年腊月二十九,我带着儿子去看了婆婆。护工在一旁忙碌,婆婆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看到我,她眼神里带着不满:“你还知道来看我?”

我低声说:“妈,过年了,我和明洋给您拜个早年。”说完,我把买的水果和补品放到桌上。婆婆哼了一声,扭过头去。明洋在旁边劝了几句,她才勉强说了句:“放那儿吧。”

从婆婆家出来,我心里五味杂陈。这么多年,我尽力扮演好一个儿媳妇的角色,可婆婆从不给我好脸色。如今,她需要我了,却仍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我终于明白了,有些人的心是暖不了的。

今年大年初八,周明建又提起辞职伺候婆婆的事。我还是那句话:“我们不熟悉。”他气得直拍桌子:“吴晓玲,你心怎么这么狠?”

我平静地看着他:“这句话我早就想问你了。你这么多年对我和儿子付出过什么?你妈是你妈,你可以选择伺候她,也可以选择花钱请人,但我不会为了她牺牲自己。”

说完,我转身回了卧室。关上门的那一刻,我觉得心里反而轻松了许多。或许,这段婚姻早该结束了。与其继续忍受,不如给自己一个解脱的机会。

至于未来,我不再害怕孤单。儿子明洋已经长大,他理解我支持我。这33年的婚姻,我尽力了,但我不会再为一个没有温度的家付出更多。

有些关系,不是亲戚,而是陌生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