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月的一天,窗外阳光明媚,春气宜人,可敲门进来的阿慧却一脸的委屈和郁闷。
阿慧读高二,性格文静内向,学习成绩优良,在月考中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我一边请阿慧坐下,一边想,阿慧的成绩不错,大概不会是因为学习压力而来的吧?果然,阿慧向我诉说的是另外一件事,一件听起来似乎很小的事情。
近期,班级调整了座位,阿慧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她的同桌是一个外向、很情绪化的女生。这个女生书写的方式很不一样,用力特别大,好像在跟谁赌气似的,用笔在纸上快速而有力地划,发出很大的声音,刺人耳鼓。尤其是做卷子时,她根本不垫东西,直接把卷子放在课桌上就写,笔尖透过薄薄的纸张跟铁质的桌面交锋,发出很刺耳的声音,干扰了阿慧的注意力,让喜静的阿慧无法静下心来。
阿慧觉得自己受到了影响,于是有一天对同桌说:“你不要那么用力写好不好?你下面垫个本子再写不行吗?”同桌奇怪地看了她一眼,然后不满地“哼”了一声,埋下头去继续我行我素,而且从此以后,阿慧再跟她说话讨论问题时,她都不愿意再搭理阿慧了。
说到这里,阿慧眼圈红红的,蓄满的泪水没控制住,滚了下来。看得出来,阿慧的心里很委屈。
“她让我无法忍受。”
我说:“你觉得她影响了你,而且她还有点儿不讲理是吗?”
阿慧重重地点了点头。
“你一定还觉得她不该影响你,是吗?”
阿慧的目光里有一丝疑惑,看着我说:“不是吗?”
我笑了笑,转了个话题,说:“据你观察,她这样写字是她本身的特点还是为了故意气你?”
阿慧说:“她好像就是这样一个人。我问过她以前的同桌,说她一直这样,不过他们都已经适应她了。她这个人特别情绪化,本来写字时动静就大,如果情绪不好,那写字时声音就更大了。”
“哦,是这样。看来,用力写字不仅是她的习惯,而且还是她用来宣泄情绪的方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断,她写字声音大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她内心烦躁苦恼的时候?”
阿慧的眼睛忽闪了两下,没说话,似乎在思考我的话。
我接着问道:“她写字声音大是影响了你,但是如果因为你,她不能再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写字,不能再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宣泄情绪,那么你不是也影响了她吗?”
“而且,阿慧,你觉得你有权利要求她为你改变什么吗?”
阿慧沉默了一会,低下头说:“没有。”
“为什么没有?”我紧紧追问。
“因为她跟我在班集体中是平等的,虽然我成绩比她好很多,她也没有义务非要服从我。”
“说实话,我已经想到过调桌了,可又担心调了后仍然不如意。”
“你可能还没明确意识到,实际上,在这件事情上,你已经选择了改善环境这种做法,只不过你改善的结果是失败的。想想,当你跟同桌提出要求时,你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希望她不再制造那样的声音,不再影响我啊。”
“是啊,愿望是美好的,可结果呢?你不但没有实现这一目的,反而连同学关系也搞僵了,是不是有点儿得不偿失啊?”我对着阿慧温和地笑着,阿慧有些羞赧地咧了咧嘴,沮丧地再次垂下她的头。
阿慧想了一会儿,说道:“现在看来我当时的话有些生硬,似乎自己就理直气壮似的。她可能也觉得我不讲理,不够尊重她。”
“我知道你的本意并不是那样,可为什么就说出了那样的话呢?”
现在的中学生,因为特殊的生长阶段和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理想化。这让他们在身处某种环境中时,频频碰壁受伤,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烦恼。
因为他们只知道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却不明白生活实际是什么样子,只知道自己应该享有自由、享有权利,而不知道个人的自由、权利只有在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中才能获得等等。诸如此类的思维误区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而消除扭曲想法便是心理干预的关键。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慧的病理性记忆,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她几乎拿了满分,但妈妈却说她扣了2分,因为妈妈小的时候都是满分。面对母亲的质疑和指责,她感到委屈和无奈,于是她跑到房间把自己锁起来,躲在桌子前伤心地流泪。到了初中开家长会的时候,她从前十名滑落了,妈妈觉得很没面子,抬不起头来。回家后,妈妈也为此事抱怨了一番。听到母亲的抱怨,她感到非常内疚,内心对于成绩变得更加在意了。我对阿慧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内疚的情绪下降了许多。
记忆重组干预一段时间后,在离开咨询室的时候,阿慧微笑地告诉我,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首先得理解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首先得关心别人。看着阿慧迈着自信的步子轻松地离去,我想,希望她们两个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领悟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特别是阿慧,应该能够从此懂得怎样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