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是河南三大剧种之一,且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唱腔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生动地反映了中原一带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史和艺术史研究方面都有重要价值。2006年5月越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离不开创新,河南省越调剧团创排的新编越调历史剧《赤壁公瑾》重现了周瑜当年在赤壁大败曹军的恢宏历史画卷,在颂扬古代英雄中观照现实,并在新时代赋予“赤壁精神”新内涵、焕发新光芒,激发青年人在励志强国的新征程中,奉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河南省越调剧团导演郭庆璋告诉记者:“《赤壁公瑾》这部戏是以三国赤壁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周瑜联手诸葛亮以三万精锐战败曹操数十万大军的经典故事,其中讲述了就是周瑜他的保家卫国,他的勇于担当,它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经典大戏。”
越调从一个地方小戏发展成河南三大剧种之一,与越调大师申凤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申凤梅被当年前往河南演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杜近芳发现并极力推荐,使这一剧种由河南传到了北京,又走向全国,为河南越调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河南省越调剧团导演郭庆璋说:“这里陈列着的都是申凤梅大师生前穿过的鹤裳、八卦衣,包括高靴、云头靴等服装化妆用具。这是申大师生前经常说的话,我宁愿死在舞台上,也不愿意躺在病床上,申老师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把毕生的心血都交付到了越调,就跟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申大师生前演过的7个诸葛亮的形象。”
1949年6月河南省越调剧团成立,随着时间的推移,申派唱腔已经成为河南文化品牌的重要标志,更是越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以申小梅团长为代表的中青年表演艺术家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无论是精湛的唱腔、生动的表演,还是深邃的艺术理念,都在为传承越调艺术弘扬传统文化而努力。
河南省越调剧团导演郭庆璋说:“近年来,又在申小梅老师的率领下,我们河南省越调剧团创排了很多的剧目,也获得了很多的大奖,把越调推向了全国,也走向了世界,而且申小梅团长还努力跟院校合作,创立了申小梅戏曲学院,通过这样的形式,就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越调,喜欢越调,而且,我们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观众来看越调,喜欢越调。”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宇
编辑/柴秀杰 审核/谢明 监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