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单刚贴上墙,村里有戏的消息便在四里八乡传开了。1月28日至2月3日,白族吹吹腔新春专场演出在大理州云龙县大达古戏台、箐干坪古戏台同步开唱。


正月初三,云龙县长新乡的大达古戏台上彩衣纷飞,财神、魁星、赐福天官粉墨登场。“锵!”铜锣定音,身披铠甲的演员翻身跃上戏台,高亢的唢呐声随即穿透云霄。


周边村民闻声聚拢而来,古戏台小广场上1000多人坐得水泄不通。《三出首》《扫平江南》《智取姜维》《风云聚会》《枪挑吕布资金盔》……听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昔日的孩子们长大成人,接力出现在父辈的台前幕后,而他们的孩子像儿时的自己正听得入迷。


“想起小时候过年,下午等着看演出,一听到乐器声就特别激动了。”年复一年的吹吹腔,让云龙县长新乡包罗村委会的村干部张金凤想起小时候的年味记忆。


每到逢年过节,村村寨寨都要唱,红白喜事也要唱,家家户户都爱听。白族吹吹腔戏是一种濒危的古老民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大理州澜沧江流域的山地聚落,是当地白族群众喜闻乐见、传承不衰的文化娱乐活动。


今年新春好戏连台,从除夕一直唱到正月初六。村民自发参与到吹吹腔的演出中,演员和执事人员均由同乡担当。据了解,剧团平时组织老中青群体开展免费培训,一方面丰富了村里乡亲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为吹吹腔传承补充有生力量。


唱腔古朴,身形鲜明,描眉画眼尽显原生风韵。白族吹吹腔戏盛行于明清时期,已在大理州云龙县传承500余年,2021年5月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云龙县现存300多个传统剧目,9个白族吹吹腔剧团,大多数都是村里自发组织的业余剧团,大达吹吹腔剧团就是其中之一。


古戏台上唱古戏,现场氛围更为悠远。云龙县长新乡大达村是白族吹吹腔戏流行的主要地区之一,当地保留有较为集中的清代传统居民及近代传统风格民居,现存150多座古院落、12处寺院庙宇,其中大达古戏台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斗拱层层叠架,飞檐高高翘起,这座陪伴三代人成长的古老戏台曾毁于大火,现存建筑重修于1934年,仍保持原有“丁字形一阁两翼”的亭台样貌。台前广场可容纳上千村民观看表演,平时作为公共活动区域免费开放。


台上台下,唱尽五百年岁月,伴随掌声与喝彩,演员脸上的油彩随表情舒展自如。孩子们循着锣鼓声重返家乡,这场跨越古今的重逢,让濒危剧种的传承课题不再是沉重的使命,而是血脉里自然而然地生长。这些新旧交织的年味记忆,正在勾勒出文化根脉蓬勃的模样。

开屏新闻记者 史子昊 杨维琦 郭明鉴 马雯 文 通讯员 胡向诚 张金凤 供图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郭毅

终审 编委 陈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