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战略核潜艇发射的“三叉戟IID5”潜射洲际导弹,长期被认为是“全球性能最强大的海基核打击手段”。其也是全美武装力量中,仅有的两款洲际导弹之一,另一款是美国空军的“民兵-III”陆基井射式洲际导弹。由此不难看出,“三叉戟IID5”洲际导弹对美国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不过,美国人对这款洲际导弹的远期规划,却开始让人产生“不靠谱”的感觉了……


“三叉戟IID5”导弹将获得升级

据美媒报道,洛·马公司于近日获得了一份来自美国海军的合同,价值3.83亿美元。合同项目主要是为“三叉戟IID5”导弹的关键部件进行改进升级,以便延长其寿命至2084年。完成延寿后的导弹,将被命名为“三叉戟IID5-LE2”。按照美国人的构想,“三叉戟IID5-LE2”潜射洲际导弹将成为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即“哥伦比亚”级的主要装备,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长期可靠的海基核威慑能力。


“三叉戟IID5”导弹发射瞬间

乍看上去,在技术水平较高且性能成熟稳定的现役洲际导弹的身上,搞改进升级和延寿处理,似乎是个很“平常”的事情。但仔细想来,对于当下的美国来说,该项目可谓是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甚至可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来形容。原因很简单,受美国空军现役的“民兵-III”洲际导弹严重老化且性能不稳定,以及新一代陆基井射式洲际导弹“哨兵”的研制工作困难重重的影响,“三叉戟IID5”导弹恐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唯一“比较靠得住的洲际导弹类武器”。


美国空军发射“民兵-III”陆基井射式洲际导弹

从悲观角度来想,平均寿命已达半个世纪的“民兵-III”早已老迈不堪,新锐的“哨兵”却因项目超支而使开发工作陷入停滞。这很有可能导致美国在未来的某一个阶段内,暂时丧失陆基核打击手段,即美利坚将不再拥有完整的“核三位一体”。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那自然就只能由尚且堪用的潜射洲际导弹来“挑大梁”,这就是为何对“三叉戟IID5”导弹的延寿和升级,美国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美国下一代陆基洲际导弹“哨兵”陷入项目停滞

进一步来看,虽说“三叉戟II”系列潜射洲际导弹,最早服役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比1970年开始服役的“民兵-III”导弹“年轻”了近20岁。但前者改进升级到“三叉戟IID5”并被使用至今,也已经快40年了,所代表的仍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潜射洲际导弹技术水平。相比起继续在“三叉戟II”的底子上“左添一笔,右描一画”,或许更好的选择是另起炉灶,即从0研发一款运用现代最新技术的新型潜射洲际导弹。然而很显然,美军并不打算这么做。


携带“三叉戟IID5”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究其原因,恐怕美国人并不愿意承认,其已在某种程度上对自己的技术密集型装备的研发能力,感到几分不自信了。纵观近年来美国在海空领域的新型装备研发工作,“成功”和“顺利”仿佛成了某种奢望,“进展不顺”和“延迟跳票”倒似乎成了“日常”。


“星座”级护卫舰效果图

美国海军的新一代护卫舰“星座”级、下一代驱逐舰DDG(X)、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和舰载型六代机F/A-XX等,无不是如此。美国空军也没好到哪里去,第六代战斗机NGAD项目暂停、“哨兵”洲际导弹项目因超支而难以继续推进、新一代战略轰炸机B-21因超支而可能面临采购量削减。基本上,但凡是一款从0开始研发、集各类新型技术于一身的全新型号装备,都会在美国军工业这里陷入困境……


国产“巨浪-2”潜射远程弹道导弹

由此我们便不难明白,为何美国海军“死抱着”已经“年近40岁”的“三叉戟IID5”洲际导弹,宁可对其进行升级和延寿,并计划使用到2084年,也不敢轻易再搞什么“从0开始”了。相比之下,中国在此领域倒是表现出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自信和闯劲。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先是成功研制出“巨浪-2”潜射远程弹道导弹,然后在其基础上改进出射程达到洲际导弹水平的“巨浪-2A”。不仅如此,我们还成功研发并试射了性能更强的“巨浪-3”。外界猜测,“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可能已经开始装备094A型战略核潜艇,并将成为中国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即096型艇的主要武器。


“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已成功试射

一边是打算让“三叉戟II”系列导弹从上世纪80年代,服役到本世纪80年代的美国;另一边则是不断进行推陈出新的中国,两厢对比,想必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反正有一件事情是无可争议的,在至关重要的核导弹方面,“百年老弹”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缝缝补补又三年”绝不该成为一个核大国的“最优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