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这一看似遥远的疾病,实则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然而,很多人对大肠癌的了解却知之甚少。
大肠癌怎么回事?
大肠癌,是发生在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的一种恶性肿瘤。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维生素和电解质,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大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肠道疾病等。
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大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居第三位;而死亡率则居于第二位,仅次于肺癌。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了解大肠癌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大肠癌的发病机制
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认为其发病可归纳为内在与环境两类因素。
1. 内在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大肠癌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大肠癌患者,那么个体患大肠癌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此外,一些遗传综合征,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大肠息肉病(FAP),也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肠道疾病:一些肠道疾病,如结直肠腺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克罗恩病、血吸虫性结肠炎等,也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发展为大肠癌。
2. 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影响大肠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刺激过多的胆汁酸分泌,损伤肠黏膜上皮,引起肠道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增加患癌风险。此外,腌制、发酵、烟熏或其他工艺制成的肉类也被列为致癌物,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超标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
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成为大肠癌的诱发因素。这些不良习惯会损害身体健康,降低免疫力,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大肠癌的症状表现
大肠癌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了解大肠癌的常见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就医治疗。
1. 便血与大便习惯改变
便血与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便血一般表现为黏液血便、暗红色血便或脓血便。而大便习惯改变则包括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肛门下坠、排便不净、里急后重等感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病灶的位置有关。例如,左半结肠癌一般伴有腹胀、腹痛和不完全性肠梗阻;右半结肠癌则一般伴有贫血、乏力等症状;而直肠癌则多表现为便意频繁、里急后重、肛门下坠等症状。
2. 腹痛与腹部肿块
随着肿瘤的增生和扩散,大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和腹部肿块等症状。腹痛通常是因为肿瘤堵塞了肠腔所引起的,可表现为持续性的隐痛或阵发性的绞痛、胀痛等。而腹部肿块则多见于结肠的肿瘤,尤其是体型消瘦的人群在进行腹部体检时可以摸到扩张肠管以及肿瘤的具体位置。
3. 全身症状
大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肿瘤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所致。
大肠癌的诊断方法
大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一系列检查手段。以下是常见的大肠癌诊断方法:
1. 肛门直肠指诊
肛门直肠指诊是诊断大肠癌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摸患者的肛门和直肠,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肿块或异常病变。如果触及一个比较坚硬、固定的肿块,可初步怀疑为大肠癌。
2. 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肠镜,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发现异常病变并进行活检取样。如果怀疑大肠癌但无法触及肿块,多需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3.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大肠癌的金标准。医生通过取一部分肿物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可以明确病变组织的性质、类型和分期等信息。必要时还可多次取材以明确病变组织性质。
4.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PET-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辅助医生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转移情况等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手段有哪些?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分期、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
1. 手术切除:这是治疗早期大肠癌的主要手段,旨在彻底清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涉及部分结肠或直肠的切除。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得术后恢复更快,创伤更小。
2. 化疗:主要用于中晚期患者或术后辅助治疗,以消灭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率。常用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通常需要多个疗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 放疗:对于局部晚期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现代精准放疗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副作用。
4.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分子标志物设计的靶向药物,如抗EGFR单克隆抗体和抗VEGF抑制剂,已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某些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
预防方法有哪些?
预防大肠癌的最佳方式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饮酒都是有效的方法。同时,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1. 健康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食品;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消费;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并促进肠道健康。
3.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肠道黏膜,酒精则会加重肝脏负担,二者均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4. 定期筛查: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5至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者,筛查年龄应提前至40岁甚至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