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为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2月5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东营市相关领导负责同志,分别带队到各县区、开发区以及黄三角农高区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活动,引领带动各级抓紧推进今年各项任务落实,动员全市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助力东营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

据了解,东营市级领导同志所到企业涉及石化、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多个领域,目的就是把发展问题收集上来,把有效举措落实下去,最大限度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进一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瓷”)研发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高清显示用氧化锆分散液产品进行研发。“产品折射率可以达到1.60-1.70,目前被国外垄断,是一种重要的光学界面材料,主要用于背光模组增亮、减反及其他微纳光学领域,使显示屏幕具有更高亮度、更低反射率等特性,是微纳光学领域的核心材料之一,这一技术的突破可实现高折光学材料的国产替代,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国瓷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许少梅介绍,研发攻坚并非国瓷公司近期的非常之举,全天24小时不间断技术创新是自公司成立以来的一贯做法。


国瓷公司展厅勃姆石等新产品展示(资料图)

“节后上班第一天,市领导来到企业,实地了解我们企业的诉求,帮助解疑释惑,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让我们倍感温暖,备受激励,倍加振奋。”许少梅介绍,新一年,公司将逐步向后道延伸,面向卫星通信、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重点发力布局高端陶瓷制品,在关键应用场景和领域获得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做出新的贡献。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人民至上、企业为尊、项目为王”,从群众和企业视角出发,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以务实举措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度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企业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该区推出政务服务“便民码”,运行以来已为企业群众提供各类精准查询7000余次,让企业群众焦心的“找谁办”“怎么办”,变成有呼必有应的“别担心”“正在办”。

针对企业诉求,市级领导同志直面问题,用心用情为企业纾困解难,各县区、市属开发区及市直各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一线,上门送政策、解难题,零距离倾听意见建议,收集整理企业诉求,协调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近年来,用心暖心贴心的服务,让更多企业将茁壮成长,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东营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等5家实验室获批省重点实验室。创新建设中国(东营)石油人才技术市场,链接“山东科技大市场”。东营科技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入选首批省改革试点。东营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深化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制定协同工作机制,新对接合作院士34名,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国家海外博士后专项入选实现突破,泰山人才工程入选数量保持高位增长,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山东科瑞油气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场景(资料图)

在东营高新区山东科瑞油气装备有限公司,钻井设备生产车间意识一片忙碌。“我们从大年初五就复工复产了,再过几天我们这里将达到春节前的产能水平。”金属结构一厂厂长何国忠介绍,目前客户主要来自中东、中亚、北非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订单比去年同期更大一些,相信新的一年他们一定能保质保量按时将钻机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

去年以来,东营区聚焦招商引资、政务服务、市场要素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建立起“项目企业吹哨、部门属地报到、纪委跟进监督”即诉即达即办的“吹哨应答机制”,推动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痛点”问题,通过下沉式、点对点护航,全力保障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

东营市通过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活动,坚持民声在一线收集、问题在一线解决、项目在一线推进、作风在一线转变、导向在一线树立,引领带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全力支持服务企业做优做强,聚力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在全市营造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大众新闻记者 杨珂 李广寅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