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蛇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

山东“新春第一会”聚焦改革创新,强调着重抓好10项重点改革任务。其中提到,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建立协同联动“共推”机制、科创资源“共享”机制、产业体系“共建”机制、基础设施“共联”机制。

“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是今年山东部署的重要工作之一。”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教授董彦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强调比较多的,是这两个都市圈自身的发展问题,现在把两个都市圈的联动发展提到议程,说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维度。

2024年,山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86万亿元、增长5.7%,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作为中国北方经济重要增长极,山东经济规模跨上“10万亿元台阶”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山东经济要想进一步乘势而上,需要更强劲的动力引擎。

在当前国内都市圈“抱团”发展的背景下,济南和青岛这两座万亿城市的强强联合,将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一招。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城市化地区格局图。

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创新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将在产业协作、基础设施互联等方面“拉近”两地关系。

202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双心联动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济青发展轴带实施方案》,提出加强济南、青岛中心城市联动。创新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将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样板,不断推进胶东经济圈与省会经济圈协同发展,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比如,随着济滨高铁、济枣高铁、莱荣高铁、潍烟高铁、明董高速等项目加速实施,以济青陆海发展主轴、滨海综合发展轴和青烟综合发展轴为支撑,构建梯次互补的“三带”产业发展格局起势,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资源。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

“共推、共享、共建、共联,基本上概括了两个都市圈未来联动发展的几个重要的方面。”董彦岭表示,从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作为最终目标来讲,(济青都市圈)互联程度越高,才能更好地提升山东整体经济发展的融合度。

“无论是基础设施、科创资源还是产业体系,一定要形成政府和市场之间比较清晰的边界,既不能用政府的行为来代替市场行为,也不能因为政府服务不到位导致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董彦岭表示,在促进资源流动方面,这可能是未来山东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张亭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