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能培养Deep Seek创始人梁文峰,就培养不出博士生孟伟吗?
近日,8年博士未毕业的浙大孟伟再次发布视频向导师发难,引发网友热议,很多人就得出了上面的观点,不认为浙大和导师存在问题,反而是孟伟自身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自从孟伟送外卖后,就一直死磕浙大和导师,节奏似乎从来没有放慢过,尤其是现在从事直播带货,更是定期更新,频繁吐槽,以至于有人说他已经离不开浙大和导师的流量了。
新春佳节,原本应该是很快乐的日子,可是孟伟在视频中端着一碗鱼腥草,要一口一口地吃下去,而他的每一口吞咽都显得极为艰难,表情因痛苦而扭曲。
随后大声喊出:
“鱼腥草我吃得惯,但我伺候不好浙大导师!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说这句振聋发聩的质问,背后是他长达八年的浙大读博未毕业的坎坷经历,他将此完全归咎于导师,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和自己过不去,浙大和相关导师完全无视,又何必一直活在过去呢?人生还是应该向前看。
客观地说,孟伟的经历并非个例,在学术的象牙塔中,类似的师生矛盾虽不都如此激烈地曝光在大众面前,但也时有发生,原因大多数都与毕业、学术、科研等问题相关。
读博八年未毕业,这背后承载的压力和迷茫可想而知。
对于孟伟而言,漫长的求学时光里,他或许怀揣着对学术的热忱踏入浙大,曾经是浙大的十佳本科毕业生,还是自动化王牌专业,没想到在读博过程中屡次受挫,逐渐失去方向。
在他的认知里,导师没能给予他足够的指导和支持,是导致他学业困境的关键因素。
可是从导师的角度来看,高校导师往往身负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等多重任务。
面对众多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面面俱到确实存在难度,到读博层次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和突破,如果真的缺乏科研天赋,毕业确实有难度。
孟伟以吃鱼腥草的方式表达不满,本质上是在强调自身没有问题,能适应各种环境,各类导师,却没能伺候好导师,言外之意,导师要求过多、过高。
事实上,导师不只有一个学生,其他学生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在早期的报道中,孟伟在面临博士无法毕业的情况下,依旧选择结婚、兼职当辅导员等,并放弃了导师让他转硕士的建议,可见孟伟自身也是有责任的,博士本来就不容易毕业,延毕是大概率事件,但超过8年的毕竟是少数。
其能力表现与浙大本科生似乎不匹配,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的地方,认为他的浙大十佳毕业生是通过学生会活动混来的,并不是真才实学,否则有什么理由拿不到博士学位呢?
当然,这里面大概率也有沟通上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在遇到问题的初期,就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或者学校有完善的机制来处理此类师生矛盾,或许就不会演变成如今这般激烈的公开批评。
这一事件也为高校敲响了警钟,完善师生沟通机制、建立更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学术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追求学术梦想,避免类似的现象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