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中国教育报、中国网陆续对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执行校长鲁春教授进行了专访,让这所本就自带流量的高校再一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很多人提起港城莞都会想到港城大,毕竟按照国内高校命名的传统来说,这种“校名+地名”的方式多半是某校在另一个城市的分校,那港城莞与港城大到底属于什么关系呢?
官方资料介绍,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是港城大在大湾区举办的合作大学,并秉承“教研合一、两校一质、创新无限”的办学理念,从这一点上来说,更像是“传承”关系。这同时也表明了一点,港城莞是一所独立的办学机构。而且小编从港城莞办学至今的种种迹象发现,这所高校更注重的是“创新”,是在内地肥沃的土壤中结出更适合内地国际化发展的“创新种子”,亦是结合地方发展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据小编所知,因为背靠港城大,所以港城莞80%的专业课师资均来自于此。港城大主打“国际化”发展,有70%的教职人员来自35个国家及地区,国际化氛围非常浓厚。
2024年,港城莞共有36人位列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其中,20位学者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6位教授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入选成绩非常亮眼。
更值得一说的是,这些入选学者的研究覆盖了人工智能、网络通讯、应用物理、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学等13个科技前沿与传统学科领域。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港城莞人才队伍所擅长且已经做出成效的各领域,恰是我国当下发展最需要科技成果支持和杰出人才支撑的领域。人才是创新的基石,拥有这样一支既有真才实干,又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队伍,港城莞的“创新发展”未来可期。
此外,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还借助港城大首创的“HK Tech 300”为东莞、杭州、西安等城市的数个初创企业提供跨境孵化、科技赋能、投资机会等多方支持,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创客生态的蓬勃发展。而这样与地区产业布局紧密相连的蓬勃发展局势对于港城莞学子来说,既营造了创新氛围,又提供了创新想法可实践的空间、平台,可谓“双赢”。
当然了,港城莞能提供的“创新”空间可不止于此,该校在2024年还揭牌了科技创新中心,在港城莞、港城大科研实力以及东莞市产业优势支持下,该中心未来将大力促进莞港两地的科研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而在像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这样的创新高校鼎力支持之下,区域创新环境会越来越好,港城莞学子能享受到的资源条件也自然会越来越好。
所以,在小编看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是港城大和东莞市都寄予厚望的一颗“火种”,在双方力量的加持之下,势必会成长为一棵独具特色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