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推出禁止强迫劳动法案,是一场针对咱们的阳谋

前段时间,欧盟正式通过了一项新的法案——《禁止强迫劳动法》,国内媒体报道很少,但这可能跟我们有很大的关系。

从名字上不难看出,这是在对强迫劳动开炮,要为广大劳动者阶层争取利益。

但仔细琢磨其中的内容,说禁止任何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在欧盟市场销售或出口,又似乎是意有所指。

欧盟推出这项法案,背后到底有何目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欧盟上强度了

其实早在2022年,欧盟委员会就提出了《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

说是希望能通过颁这样一个法案,利用贸易规则把社会责任融入到经济体系中,保护全球劳动者的利益。

后来这个条例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去年11月19日由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并于12月12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生效。



条例明确要求,所有进入欧盟的商品必须要经过严格的供应链审查,确保不涉嫌强迫劳动问题才行。

表面上看,欧盟此举大义凛然,在捍卫劳动者的权利,但问题是,到底什么才是强迫劳动,996算不算?

西方国家对于强迫劳动的定义,是指违背劳动者意愿,利用各种手段逼迫劳动,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定义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说是搞贸易保护的一个有力武器。

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独一无二的巨头,这些年来一直以物美价廉享誉世界,尤其这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进军欧洲市场已成必然,欧盟推出去法案的真正目的,会不会是贸易保护,针对我们的一场阳谋?

这可不是我们多心,因为拿劳动者权益来说事的情况早就开始了,而且近些年来愈演愈烈。



剑指996?还是贸易保护?

早在2008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欧盟曾提出一个限制碳排放的法案。

当时欧盟说的是,发展中国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焦点就被放在了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上。

欧盟认为,中国商品虽然价格低廉,但背后却有劳动者劳动强度大,工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相关问题。

再比如2020年,欧美掀起了一场禁止从泰国进口椰子的运动,原因非常有趣,说这些椰子是由猴子采摘的,泰国人强迫猴子劳动。

于是泰国椰子在欧洲瞬间变得“人人喊打”,英国首相妻子呼吁各大超市停止售卖涉嫌猴子采摘的椰子产品,包括Costco、欧卡多等多家零售商将泰国椰子禁售。

对于这件事,泰国农业部无奈地表示说:

“如果只靠猴子来采摘椰子,即便全森林的猴子都来打工也无法满足生产所需。”

因为在古时候,泰国确实有人训练猴子摘椰子,作为一种文化传承项目,现在仍有这样的表演。



但泰国现在平均一天要生产60万只椰子,得要多少猴子,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采摘任务?而且训练猴子的成本高昂,如果真是为了采摘椰子,绝对是不划算的。

可是架不住欧盟拿着猴子说事,扛着正义的大旗,行贸易保护之实。

再说回这次欧盟的这个新条例,其中也明明白白的给自己留好了余地:

欧盟说,执法中对“重要战略货物”有权利“暂缓执行”,对调查和裁定执行的范围可以仅限于货物中的特定可替换的部件,而非整个货物。

所以欧盟其实明摆着把架势亮出来了,就是选择性执法,明面上是要保护劳动者权益,实质上却夹带私货,究竟是剑指996,还是贸易保护,通通只在自己一句话。

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

欧盟又在上强度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然还是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从最根本上,就不让对方有拿强迫劳动说事的可能性。

任凭对方拿着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炒作,只有我们行得正,才抗议的底气,这也是最起码的底线。



其次,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按照现在的趋势,贸易保护都已经成为必然。

对中国企业而言,有必要提前做出准备,除了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之外,更要重视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相较于欧美市场,这些新兴市场的潜力更大,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更广阔。

最后,现在我们很多企业不光是产品出海,还到欧洲建立了生产线。

比如比亚迪到匈牙利建厂,奇瑞到西班牙建厂,宁德时代也在欧洲多个国家布局。

不是贸易保护吗?那我把厂子建到你家里,贡献一定的税收,提供就业岗位,总不至于还对自己下手吧?

只不过,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海外建厂的同时,把核心技术留在国内,避免白白为他人做嫁衣。



欧盟推出《禁止强迫劳动法》,看似要为打工人代言,口口声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但实质上还是挂羊头卖狗肉,做的是贸易保护那一套。

欧盟想要通过确定这样的规则,来压制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真的可行吗?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