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2025年工信部对车企燃料消耗和新能源积分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2026—2027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要求(征求意见稿)》也将在2月5日结束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其中,新能源积分比例的提升以及低温续航、电耗与积分挂钩的规定,成为了关键指引。
新能源积分比例方面,新规明确规划了未来几年的增长目标。2026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设定为48%,2027年为58%(年均上调10个百分点,与上一阶段调整幅度一致),这一显著变化意味着车企必须加速新能源汽车产品线的布局,以应对日益严格的合规要求。
以过往数据为例,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的新车渗透率达到40.9%,7-11月的渗透率均超过50%。而此次积分比例的大幅上调,无疑是对车企的一次“大考”,促使其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加大投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行业发展的积分“指挥棒”
新能源积分,作为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共同构成了“双积分”体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能源积分的产生紧密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销售。当车企生产并销售新能源汽车时,会依据车辆的类型、技术参数等因素,按照特定的积分计算方法获取相应积分。例如,纯电动车的标准车型积分计算方法为0.012R+0.8(R表示续航里程),插电式混动车的标准积分为2,燃料电池车的计算公式是0.16P(P表示燃料电池的额定功率)。这些积分成为了车企在新能源领域所做出成果的量化体现。
2025-2027年新能源积分比例逐年提升,从2026年的48%到2027年的58%,这一变化将对车企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在产量方面,车企为了满足积分比例要求,需要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数量。一些原本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车企,纷纷制定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计划,加快新工厂的建设和生产线的升级改造,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据统计,多家自主品牌车企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
研发投入上,车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更多积分,也会加大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一方面,加大对电池技术的研发力度,致力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和安全性,降低电池成本;另一方面,积极投入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和用户体验。
低温续航与电耗新规驱动技术发展
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表现一直是困扰消费者和车企的难题。每到冬季,新能源汽车续航打折的现象就会频繁出现。当气温骤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性能会受到显著影响,导致续航里程大幅缩水。这一问题不仅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从实际测试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的续航达成率普遍较低。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减缓,电池的内阻增大,导致电池的可用容量降低,从而使得车辆的续航里程减少。低温还会影响电池的充电速度,延长充电时间,给车主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工信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针对新能源汽车低温续航的积分规则,旨在引导行业企业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耐低温性能。具体规则为,对低温续航衰减率低于35%的车型,给予1.2倍积分鼓励。这一规则的出台,意在促使车企提升车辆在低温环境下的真实续航能力,减少消费者在冬季使用新能源汽车时的续航焦虑。
而新能源汽车的电耗表现同样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车型的电耗水平参差不齐。电耗不仅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还关系到用户的使用成本。
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电耗的积分规则也进行了明确规定,以新国标电耗值的85%作为目标值,以此来衡量车企车型的电耗水平,并给予相应的积分计算方式。具体而言,不满足标准限值的车型,电耗调整系数按0.5计算;优于目标值的车型,按目标值和实际值的比值计算,最高按1.2倍计算;高于限值但不满足目标值的车型,按1倍计算。
这一规则的设定,对于车企的电耗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果一款车型的国标规定电耗为百公里10kW/h,那么其目标值即为8.5kW/h。当车企能够将该车型的电耗控制在8.5kW/h以下,且越低时,其在积分计算中就能获得更高的倍数,从而获得更多的积分。相反,如果车型电耗超过10kW/h,积分调整系数将被砍半,这将对车企的积分获取产生不利影响。
从市场影响来看,电耗积分以及低温续航积分规则将促使车企积极优化车型的电耗以及冬季性能。表现优异的车型,能够在电耗方面达到甚至优于目标值,从而在积分获取上占据优势。而对于一些技术较为落后的车型,尤其是部分老款车型和边缘品牌,若不能及时优化电耗及续航,将面临积分被削减的风险,这可能会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
工信部的新能源积分新政对车企的技术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低温续航和电耗的积分规则,车企需要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进行技术研发。新政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明确了技术创新和升级、产品结构优化的方向,同时也将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消费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消费者有望购买到价格更亲民的新能源汽车。电耗的降低可以使电池做得更小、更轻,从而降低车辆成本。车企为了满足积分要求,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这将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更加贴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在冬季的续航里程将得到有效保障,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使用新能源汽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