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第一轮爆发式增长,开始于2014年,之后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巅峰时期一共有400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然而10年时间过去了,数百家新能源车企倒下。

到2024年底剩下的车企中拥有造车资质和品牌的,只剩下17家了,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近两年汽车行业持续的价格战,无疑又加剧了车企的淘汰速度。

我们一起来盘点下有哪些名气大的造车新势力陷入困境,亏损破产的:



恒大系的恒驰汽车

恒大集团的多元化布局中,汽车制造也是其中一环,早期许家印曾经投资贾跃亭的PPT造车梦,觉得不靠谱。

于是恒大就创建了自己的造车品牌恒驰,但随着恒大集团地产业务暴雷,负债2万亿,留下大批烂尾楼和供应商欠款之后。

恒驰汽车成为恒大集团为数不多,还存在商业价值的上市资产。

可惜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许家印锒铛入狱,妻子跑到英国享受人生。

恒驰汽车失去了恒大集团的支持,没有了后续的融资,加上没有投资人和机构愿意接盘。

恒驰汽车生产了少量汽车之后,就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5年时间过去,恒驰汽车不仅没有摆脱地产的标签,反而在去年亏损超百亿,负债超700亿,失去了翻身机会,走上了破产清算的道路。

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

国内第一位互联网造车大佬,应该算上贾跃亭,在大家都还没有入局新能源汽车的时候,贾跃亭就开始了自己的乐视生态化反商业模式。

在国内通过PPT演讲,愣是吸引了一批投资人,不断烧钱去圆贾跃亭的造车梦想。

2014年,乐视多元化失败之后,贾跃亭负债累累,只能跑到美国。

重新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法拉第未来,并通过SPAC的反向并购,成功借壳上市。

贾布斯一边在美国造车,一边应付国内的债权人,但终究是错过了国内市场的电动汽车浪潮。

10年时间,FF系列的豪华电动超跑,才交付了几十辆,去年汽车销量是个位数。

这样的产销量数据,表面看还是一家车企,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家车企存在的真实作用。



华人运通的高合汽车

高合汽车是在今年年初宣布停工停产,然后半年后又宣布破产的,也是2024年新能源车企第一个暴雷的。

高合的破产根源就是一下子把自己架的太高,其背后的母公司华人运通是一家美国注册的公司,走的是高端电动豪车路线。

但高合面对的竞争对手太强大了,特斯拉的轻奢电动汽车品牌,前有特斯拉,后有比亚迪,而同样豪车价格都比高合低。

后面还有互联网造车势力崛起比如蔚来的高端车路线比高合成功得多,价格还比高合低。

等到高合汽车反应过来,开始发展主流的中端SUV车型,市场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

高合的老车主对于这种自降身价的路线,也不再买账了。

原本沙特是计划投资高合汽车56亿美金的,但后来这笔投资并没有落实。

导致高合陷入融资困难,汽车滞销的困境,不得不宣布破产。

高合汽车刚出现的时候,被称为国内的国内的电动保时捷,但终究没抗住价格战。

威马集团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2015年在上海成立,也是曾经名噪一时的造车新势力。

其创始人沈辉,也是汽车行业的老兵,还主导过吉利和沃尔沃的并购案。

按理说这样一个传统车企的大牛,还是资本运作高手,造车应该不难。

但威马还是破产了,威马汽车虽然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品牌,但一开始就是传统车企的经营思维。

沈辉踏踏实实的建工厂和拿造车资质,然后选择了走中低端产品路线。

避开了与走中高端主流汽车产品路线的蔚来和理想汽车竞争。

威马汽车起步阶段就被市场消费者当作一个低端品牌,加上低端车利润又低,销量还不佳,最终陷入经营困境,亏损破产了。

合众新能源旗下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最近因为CEO张勇的离职登上热搜,哪吒汽车造车多年。

亏损了100多亿,曾经登上过汽车销量冠军的位置,但很快就出现问题了。

CEO张勇,产品定位也有问题,低端车有销量没利润,而且一个公司的品牌LOGO就可以花费5个亿。

360的周鸿祎,渴望实现自己的造车梦,对哪吒汽车曾经伸出援手,投资了29亿,但还是被哪吒汽车败光了。

近两年合众新能源汽车在尝试推动哪吒汽车IPO,想要通过香港上市,解决融资问题,让哪吒汽车继续经营下去。

但目前来看,哪吒汽车负债累累,品牌也没有做起来,同样的故事已经讲了很多遍,资本市场不买账了,上市很难。



新能源车企倒闭潮下,谁是下一个汽车界恒大?

在剩余的十几家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和赛力斯都已经稳定盈利,面对明年更为激烈的价格战竞争,也不会出现问题。

反之,还在持续亏损的互联网造车势力,亏损破产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极越汽车出问题之后,汽车圈已经有了一股寒意。

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虽然有美股市场融资,但一直未能盈利。

蔚来造车已经亏损970亿,需要两年后才能盈利,而小鹏汽车至今没有盈利计划。

合资车企中,广汽埃安随着广汽集团裁员降薪,亏损14亿后,已经后劲不足。

最后广汽集团放弃灵魂,与华为深度合作,这是合资车企应对汽车智能化的最后一搏了。

传统车企大厂中,吉利集团是燃油车企业中整合能力居首的车企巨头。

早期忙着整合全球燃油车产业链,提升国内汽车产业利润率,反而错过了电动化的机会。

但吉利集团后发力量很强,已经通过吉利自主的平台,孵化了15个新能源汽车品牌,还是有希望挤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第二梯队的。

最近百度撤资的极越汽车,吉利集团也有投资,但管事的是百度的团队,吉利只提供生产线。

总体来看,剩余的10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比较危险的就是一直不能盈利的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了。

蔚来的融资和靠山都很强,暂时还是安全的,小鹏汽车再不努力一把,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汽车界恒大了。

你觉得剩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哪一家有亏损破产风险,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交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