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霞,今年52岁,企业退休,每月有3200退休金。

老伴叫董斌,今年55岁,企业中层,工资月收入7500。

独生女今年26岁,上班三年后又去读博,还没结婚。

来自刘霞的讲述,真实而又无奈,有这样的父母,兄弟不和是有根源的。

我和老伴是校友,机缘巧合在一个单位工作,一场电影让我们相遇相恋。

牵手走进婚姻,开启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老伴家两个孩子,他有个哥哥比他大2岁,我们都是一个系统,不同单位。

老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老幺。

可我家老伴是小儿子,却未得到父母多少疼爱。

在我看来,是大伯哥比老伴文化高,用我这代人的话说,人家有文凭。

只是,学历历经岁月打磨,有时也不一定能挣到钱。

企业改制,大伯哥两口子买断工龄再就业,本以为能够凭借文凭找到更好的工作。

怎奈,世事无常,他们所学的专业不好找,几番挫折,最终也只能放下面子去打工。



反观,我和老伴属于“傻人有傻福”,企业改制,我和老伴既无文凭,也没人脉。

我们抱着跟企业共存亡的信念,没有买断工龄,却少了在社会上奔波劳累。

企业经过几番改制,跟国外品牌合营,收入增加,我和老伴手里积攒了家底。

这些落在偏心父母的眼里和心中,我们家是女儿,就该跟他们一起托举家里的男孩。

自从我们企业改制成功,我们只要回婆家,被教育最多的是,要多帮帮“大哥”。

大哥家儿子比我女儿大5岁,从小就备受公婆的特殊照顾。

过年过节,公婆给红包,从来都是孙子500,孙女100。

孙子上大学,公婆给30000赞助费;孙女读大学,到这次读博,公婆说读书无用。

老伴最初还跟我解释公婆的所作所为,替他们解围,说些宽慰我的话。

大伯哥儿子结婚前,公婆和大哥大嫂到我家借钱买房,老伴这才看清真相。

公公这样说:“家里就这么一个男孩子,我们要全家一起努力,给他最好的生活。”

婆婆接着说:“老二,你家丫头小,即使将来结婚,也不用出这些钱,你就帮帮你哥。”

大伯哥搓着手跟我们说:“你们放心,这钱我打借条,肯定是会还你们的。”

大嫂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不会赖账,亲兄弟明算账,做老大的,跟别人家不一样。”



老伴早就跟我说过这件事,我们的意思是可以借,但不想借这么多。

别看公婆一把岁数,他们心思敏捷,算账一点不糊涂。

先是公公给我家老伴算我们这些年的收入,说我们除了买房,手里最少还有几十万。

婆婆神补刀,接着说,我们也不多借你们的,就差12万,总不能看你侄子为这结不婚吧!

哥嫂就差举手发誓一定能还我们了,老伴被公婆和哥嫂逼到这个份上。

只能被公婆亲情道德绑架,说给我们几天时间,凑一下,再给大伯哥转账。

公婆让老伴放心,这么多人都有收入,12万一两年内就能还给我们,让我们别担心。

然而,一年又一年,5年过去了,哥嫂不提,公婆不说,老伴不好意思催账。

去年女儿辞职去读博,公婆又一次说起女孩子读书无用,白花钱。

今年过年,女儿回来,我们一家三口买了新年礼物,到公婆家过春节。

谁知,公婆居然在三十年夜饭上,借着团圆欢喜之时,跟我家老伴提出一个要求。

公公说:“老二,你看你媳妇退休又找了工作,女儿读博,将来你们的日子更好了。

你哥借的那点钱,在你们家也不算啥,我和你妈做主了,就算了吧。”



老伴点着头喝酒,女儿想站起来说些啥,被我拉住了。

婆婆还是助攻型帮手,接着说:“老二,等你再有几年退休,你一个人的退休金就比你哥嫂两个人都多,我和你爸寻思着,你们也不差那点钱,就算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老伴还是不说话,看着大伯哥,没想到,这次大伯哥居然说,就是,你们的日子多好啊!

嫂子也说,你看我虽然有文凭,几十年也没啥用,灵活就业退休,才2000退休金。

公婆看我们不说话,武断地说说:“那就当你们同意了,老二媳妇,你就把借条撕了吧。”

女儿气不过站起来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怎么会有你们这样借钱不还的人。”

公婆找到出气对象,开始对我女儿各种攻击,先说她没家教,不懂规矩,不孝之女。

女儿一张嘴都是文明词怼人,公婆气得站起来要打我女儿,老伴站起来挨了公公一耳光。

本是欢聚一堂的幸福时刻,却因公婆的“杀富济贫”的行动,不欢而散。

公婆骂我家老伴无能,老婆和女儿都收拾不了,还当什么一家之主。

老伴摸着自己被打得滚烫的脸颊,无奈地下楼,在回家的车上一句话都不说。

原来,父母的不公才是一家人不睦的根源,老人的搅和才是手足间矛盾的根本。



结语:

老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兄弟之间,没成家前是一起长大的手足,可以穿一条裤子。

各自成家有娃后,兄弟之间就是亲戚。任何事情都要说在明面上,尤其是金钱上的来往。

当初说好的是借钱,而不是兄弟间的资助,就要遵守当初的约定还钱。

若到期还不了钱,作为借钱者要主动跟兄弟解释,而不是依仗父母的偏心,想着赖账。

父母这样做,不仅丧失做老人的权威和尊重,也让兄弟产生矛盾,甚至是仇恨。

作为父母,对待子女一碗水端不平也无所谓,但在兄弟间这样干涉金钱上的事情。

不仅是不理智的行为,还是一个家庭失和的主导者。

作为子女不能跟父母咋样,但会把这事记在手足的头上,心的失和,才是最深的伤害。

做老人的,在晚年面对子女间的金钱往来,最好不要插手,做个睿智的老人,给子女平等的关爱和爱护,一家人才能和睦相处。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