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必定带来农村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乡村治理如何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适应这些变化,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近年来,各地都因地制宜进行了种种有效的探索。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安徽省桐城市以德治为基础,以“六尺巷”和《让墙诗》为载体,不断弘扬传统美德,让和谐之花遍开乡间。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要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积分制是近年来各地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普遍认为有效的治理方式,而随着工作的推进,这一形式在各地又有了不同的发展。吉林省集安市把积分制用于县、乡(镇)、村三级治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理体系;陕西省紫阳县则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矛盾调解体系,治理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此外,网格员的运用在各地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桐城市和紫阳县的经验都显示,网格员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效果越来越明显。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湖南省沅陵县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乡村治理之路,无论是村规民约的群众参与度,还是幸福协会的社会参与度,以及群团组织的合力参与度,都显示该县通过各级党组织领导,已经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一个动态的工程,各地各级要不断发现新变化,寻找新对策,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越走越宽广。

(李雷)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3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