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落幕,数据显示,七天共产生票房95.13亿元,创中国影史春节档新高,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表现最为显眼。


目前,这部“成都造”动画电影创造的奇迹还在延续:

打破中国影史动画片及春节档影片票房、人次等30项影史纪录,同时还有8项纪录实时竞逐,据灯塔专业版预测,该片最终票房或达85亿元,强势登顶中国影史总票房榜。


在强强对战的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凭什么力压“唐探”“封神”“射雕”“蛟龙”“熊出没”,而创造出这样惊世骇俗的票房神话?

2019年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以黑马之姿斩获50亿元票房,一举成为国产动画电影之标杆。彼时,电影讲述的是灵珠、魔丸起源错位,以致于被命运拨弄却又不得不对抗天命的故事。

今年春节档,《哪吒2》在前作所提出和解决的命题——“我来自哪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始探讨“我是谁”,即人的本质问题。


本片是从三个主要角色入手回答这个问题的。

首先是主角哪吒。

他生来是魔,因天劫而肉身毁损,灵魂将灭。重塑肉身时,发生意外,龙族压境,局势危矣。哪吒必须在七天之内,考上仙班,获得宝物,才能救敖丙,退龙族,护住父母和整个陈塘关。

考核中,他一再压抑魔性,即本性,委曲求全,甚至为了得到上位者、家人、偶像、权力、世俗的认可,他立志要“成为神仙”。这时的他,在反对“我”。


结果,陈塘关疑似遭龙族屠城,父母不知所终。哪吒暴走,以魔的姿态完成考核,救活敖丙后,大闹龙宫。岂料他被幕后始作俑者无量仙翁利用并陷害,中了穿心咒,打入天元鼎等死。

此时的哪吒,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执念只是虚妄,所谓的仙班不过是满嘴仁义道德背后却写着“吃人”的组织。“我”则成了这个组织用来牟利的工具。

直到母亲为他而死,哪吒突破穿心咒,主动完成“剔骨割肉”,才彻底杀了那个执念于仙魔之别的“我”,真正重生——

“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他彻底地毫不妥协地接纳了真“我”,最终挫败无量仙翁的阴谋,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

哪吒探寻“我是谁”的过程,正如以之为镜像的两个角色,敖丙和申公豹一样。

敖丙,生是灵珠,秉性良善,却背负着沉重的非正义的家族使命,一度迷失自我,想要水淹陈塘关。幸而及时醒悟,与哪吒联手对抗天劫,方才没有酿下大错。


在《哪吒2》中,他以灵魂姿态,附身于哪吒,始终夹在家族与朋友、血缘与道义、臣服与抗争之间,面对“我是谁”这个难题,他追寻答案的过程没有哪吒那么惨烈,却比哪吒更为揪心。哪吒可以挺枪而出,去他的鸟命、鸟仙,而敖丙身上的锁链来自父亲、来自宗族、来自世俗的成见和上位者铁一般的规矩。

只有当家族和道义统一立场的时候,即龙族的抗争是正义的合理的,他才能勇敢做自己,与哪吒并肩去踹翻整个乾坤。


至于申公豹,他苦修数年,晋升仙班,可是上岸之后才发现,前方仍是漫无边际的苦海,只因自己是披毛戴角的异类,就被上仙役使为一枚卑微可怜的棋子。到头来,棋子无用,家族遭殃,作为父亲和弟弟的骄傲,他越是经营一切,越是容易失去一切。

他最清楚“我是谁”,而他的一生便是在对抗“我是谁”。


只是他的对抗与哪吒相反,哪吒最终接受了“我”,接受了魔的命运与本性,并对天宫的那套规矩、前辈的所谓经验、世界的上下秩序,声嘶力竭地喊出了“不”,而申公豹毕其一生都渴望证明“我可以不是谁”,这是他可悲又可敬的地方。


续集故事向来难写,既要维持前作的稳定世界观和人设,又要有所创新甚至拔高。

《哪吒》的创作团队做到了,从“我从哪儿来”的来源之问,到“我是谁”的本质之问,世界观拓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思考和表达的升级。第三部《哪吒3》所聚焦的封神大战,或许将解决哲学史上永恒的第三个命题“我将往哪儿去”的目的之问。

谈论任何一部动画作品,都绕不开技术层面的场景、美术、动作、特效等。2019年的《哪吒1》便缔造了国产动画技术的天花板;历经五年多苦心打磨的《哪吒2》,则将这一天花板,推到更高、更精良、更具里程碑意义的位置。

单以场景来说,开篇即展示了陈塘关的防御体系:滚滚而泻的瀑布、环海而立的城墙、整齐森严的碉楼、严阵以待的将士,这壮丽的一幕令人目眩。


随之而来的龙族妖族大军来犯,西海龙王敖闰的虚空裂爪在陈塘关半空划出一圈紫色星云般的裂口,飞流直下的炼狱岩浆,密密匝匝且形态各异的海怪妖兽纷涌而至,章鱼将军和鲨鱼将军分别与李靖、殷夫人对战,整个场景宏大至极又有所聚焦,混乱繁杂中又不失秩序,远中近景皆有所指,委实让观众赞叹。


这可能是国产动画史上最动人心魄的战争场面。而它仅是《哪吒2》的“开胃菜”。

“正餐”上桌之后,昆仑山、玉虚宫的至白至纯烘托出渺渺仙气;陈塘关废墟,像是用岩浆和屠刀雕刻出来的黑色“庞贝”;龙宫遗址似火山石灰熔铸而成的荒原;天元鼎内的火海与骷髅壁又仿佛地狱变相图;及至终极大战,场景更是高潮迭起,灿然仙树绑缚圆鼎,定海神针如擎天柱般破鼎而出,六臂哪吒如火,载着如水的龙,带领上亿海族群妖,与威风凛凛的玉虚宫兵将战成一团。


上一次看到这么激烈、这么热血的战斗,还是在2019年《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超级英雄与灭霸团队的那场大战。

场景美术之恢弘多样,自不用提;动作设计,也是《哪吒2》的拿手好戏,且以哪吒考仙班的三场战斗为例。

第一场哪吒对战土拨鼠部族,擂台摆在黄沙大漠的边陲小镇,土拨鼠大王高大威猛,军师瘦长灵巧,两人轮番上阵,敌我一来一回,颇有“叶问”打擂的风采。


第二场哪吒来到水上竹林,与创办升仙培训班的申公豹之父申正道展开对战。两人倚助竹竿,动作俊逸凌厉,翩然中带着杀招,又有《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和玉娇龙竹林之战的余味。


第三场则是哪吒对战石矶娘娘,先是哪吒击溃了石人,接着石人幻化成整座大山,将哪吒压扁,继而哪吒自山底滋生蔓延出去,如莲花盛放又合拢,将整座大山包拢并捏爆。这里的功夫秩序,小大之辩,颇有周星驰《功夫》的况味,功夫(法术)总是一山更有一山高。


上半场的动作设计已经到了极致,而后半场的终极大战,更是化用各类元素,既有宏大如上亿级个体所组成的洪流对战,更有各类弯刀、大斧、弓箭、长枪、冰锤等冷兵器及五行元素的应用,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特效,饺子导演曾在采访中说,《哪吒1》全片镜头数量是1800多个,到了《哪吒2》单是特效镜头的数量便超过1900个,而其中有些镜头的制作周期长达1年,部分镜头甚至长达3年。像哪吒剔骨割肉、仙翁背后的藤条生长、天元鼎鼎壁的骷髅头点燃、妖族和仙界的洪流对战等,这些S级特效镜头,都是难中之难,却又完成度极高、极度震撼的场面。


从技术层面来讲,《哪吒2》几乎是无可挑剔的。

其实,2025年春节档上映的六部影片,几乎都在追问一个终极命题:我是谁。

《哪吒2》讲的是,“小爷是魔,那又如何”;《唐探1900》通篇都在强化“我是中国人”,与那些高高在上、一味排华的白人绝不相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则在强调郭靖的宋民身份,无法归之于蒙古;《封神第二部》亦是在商周大战中,拷问邓婵玉、姬发、殷郊等人,到底是谁,又当为谁而战;《蛟龙行动》这种主旋律大制作,更是在凸显我们是英勇无畏的中国潜艇兵;《熊出没·重启未来》中的光头强到底是灾难之源,还是人类救星,有待一场冒险的验证。


在相似的命题下,不同影片分别选择了热血动画、喜剧悬疑、武侠传奇、神话史诗、主旋律战争及科幻动画的方式去表达,各有其优势所在,当然也存在一定的短板或不足。

而这六部表达相似的影片,为何是《哪吒2》独占鳌头,屡破票房纪录?

私以为,《哪吒2》在故事层面做到了,起承转合、悲喜交织、热血爽爆应有尽有;在技术层面无论是美术、特效、动作设计等都推向了中国动画产业内容创作的极致;此外,它的兼容性可能是春节档最高的——

《哪吒2》兼有《唐探1900》的喜剧特质,《封神第二部》的神魔大战,《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正邪之战,《蛟龙行动》的家国(陈塘关)情怀,以及《熊出没·重启未来》的亲子票房市场,而这些内容、情感、材料和形式,近乎完美地融合到了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哪吒闹海”中,并为之赋予新意:


反抗父权,不再局限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地域,而是个体直接与前辈、时代、世界对话;他们渴望的改变不仅仅是推翻既有的陈腐的秩序,更希望创造出属于年轻一代自己的游戏规则。

正如片尾,龙海龙王问哪吒:“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个世界吗?”踢烂仙班玉牌、断绝成仙路径的哪吒说:“我想试试。”

“我想试试”,就是对“我是谁”的最好回答,也是《哪吒2》交出的理想答卷。

红星新闻电影评论员 李瑞峰 编辑 李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