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风月同天|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周六 · 茶余星话|周日 · 太空探索

主译:孙宇峰

校对:甘林

审核:牧夫天文校对组

美编:张一帆

后台:李子琦

https://sorae.info/astronomy/20250203-2018cn41.html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相关机构,史密森天体物理观测站运营的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于2025年1月2日23点52分(UTC),通过小行星电子通报(MPEC)发布了关于一颗新的临时代号为“2018 CN41”的小行星信息。

根据其内容,以约1.53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的这个天体,最接近地球公转轨道时的距离(MinimumOrbitIntersectionDistance:MOID=最小交叉距离)比地月距离还短,约为24万公里(0.0016天文单位)。轨道接近地球的小天体被称为近地天体(Near Earth Object:NEO),为防止其将来与地球相撞的可能,科学家将它们列为追踪观测的对象。

然而,在2025年1月3日16:13(UTC),距离第一次MPEC通知还不到一天,MPC宣布将在下一次MPEC中将2018 CN41从名单中删除。其理由是,该天体不是小行星,而是“一辆汽车(和搭载它的火箭的一部分)”。

原来是特斯拉超跑和火箭的一部分。。。


2018年2月,首次发射的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Credit:SpaceX)

距今7年前的2018年2月,美国私营企业SpaceX首次发射了猎鹰重型火箭。此时作为模拟载荷搭载的是同样由伊隆·马斯克担任CEO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电动超跑Roadster。驾驶席上还坐着一位名为星人(Starman)的人体模型。


猎鹰重型火箭首飞有效载荷搭载的特斯拉Roadster(Credit:SpaceX)

特斯拉Roadster没有与猎鹰重型火箭的上面级分离,而是继续搭载在上面级,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很多人可能还记得以地球为背景的特斯拉跑车和星人的画面。所谓2018 CN41其实观测到的就是是这辆特斯拉跑车和上面级。


发射后以地球为背景拍摄的特斯拉Roadster和人体模型星人(Credit:SpaceX)

这并不是人造物体第一次被“发现”为小行星。最近的一个案例是2020年发现的一颗被赋予了“2020 SO”的临时代号的“小行星”,最后证实是NASA于1966年发射“勘测者2号 ”月球探测器时使用的宇宙神-半人马运载火箭的末级。

此外还有如欧洲空间局(ESA)和日本航天局(JAXA)的“贝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被判明为“2020 GL2”等为了改变轨道而利用地球引力弹弓效应的探测器被“发现”为小行星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需要一种适当区分宇宙人造物体的机制

报道此次“2018 CN41=特斯拉Roadster”事件的海外媒体《天文学》指出,虽然美国军方对绕地球运行的人造物体进行了追踪,但对于离开地球到达深空的人造物体,仍然是不受监管的领域。熟悉轨道物体的天体物理学家Jonathan McDowell在接受《天文学》采访时指出:“在最坏的情况下,只有当耗资10亿美元的探测器到达目的地时,你才会发现它不是小行星。”

MPC中心主任Matthew Payne对《天文学》评论说,随着火箭发射的增加和使用望远镜的调查方法的进步,我们目睹了关于人造物体的报告越来越多。虽然MPC会采用多种方法核实发现的天体是否是人造的,但在本次事件中,所有方法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据悉,目前MPC正在与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合作开发一种系统,该系统可以确切地检测出不在绕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并将其从数据库中排除。

近些年来,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和观测体制的完善,我们发现了很多以前被忽视的小行星。其中也包括一些即将与地球相撞之时才发现的小小行星,并在实际预告的时刻作为流星、火流星被观测到,或是作为坠落的陨石被回收。

此次事件一言以蔽之,就是"以为发现了小行星,结果却是辆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事件象征着私人太空开发正在扩展到地球圈之外,但同样希望建立有效机制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以确定一颗“小行星”是否真的是小行星。

责任编辑:甘林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众号:astronomycn


NGC-2174 猴头星云

谢谢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