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秧歌贺岁,锣鼓迎春。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陕北榆林过大年”2025全国秧歌展演精彩继续。当天,来自五湖四海的特色秧歌队伍与本地表演团队先后精彩亮相,彩绸飞舞,鼓乐齐鸣,为新春佳节奏响了一曲曲激昂澎湃的民俗乐章,绘就一幅满含烟火气与幸福味的新年盛景。



尽管榆林当天寒风凛冽,气温偏低,但这丝毫没能阻挡群众的如火热情。街道上早已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定边县秧歌队带来的霸王鞭表演震撼开场,只见演员们身姿矫健,手中的霸王鞭伴随着明快热烈的鼓点,有节奏地敲击着肩、腰、腿、脚,鞭梢的铃铛叮当作响,与鼓乐交织,奏响一曲激昂的新春旋律。


“霸王鞭是定边的文化瑰宝,在这片黄土地上传承了数百年。这次能登上全国秧歌展演的舞台,我满心自豪,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定边霸王鞭的魅力。”定边县霸王鞭非遗传承人韩世荣在演出结束后激动地说。


紧随其后的是山东省商河鼓子秧歌,队员们手持鼓槌,动作粗犷豪放,尽显北方汉子的阳刚之气,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秧歌风格各异,百花齐放。既有北方秧歌的豪迈奔放,又有南方秧歌的温婉细腻,充分展现出中华民俗文化的多元魅力。其中,福建省厦门市采茶舞的舞者们身着鲜艳服饰,身姿灵动,将采茶舞的韵味与风情尽情展现;河北省昌黎地秧歌活泼俏皮,表演者扭摆逗趣,展现民间生活百态;辽宁省上口子高跷秧歌惊险灵动,舞者踏跷欢舞,尽显高难技艺风采。每一支队伍都以独特的魅力,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



“作为厦门采茶舞的舞蹈编导,我深刻感受到南北方文化差异在舞蹈艺术上的鲜明体现。采茶舞充满着闽南水乡的温婉细腻,而陕北秧歌截然不同,蕴含着对生活最质朴、最炽热的情感,极具感染力,这种强烈的文化冲击,让我深深着迷,也启发我在采茶舞创作中汲取新的灵感,让舞蹈艺术在交流碰撞中绽放新的光彩 。”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研究馆员、舞蹈编导黄秀珍表示。



榆林本地秧歌队也毫不逊色,榆林市教育系统、定边、府谷、神木、绥德等秧歌队依次亮相。其中,榆林市教育系统秧歌队尤为引人注目,队伍中来自榆林学院的留学生身着色彩鲜艳的传统秧歌服饰,手持花伞,随着鼓点节奏,扭腰摆胯,脸上洋溢的喜悦与兴奋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





神木的杨家鼓也在此次展演中大放异彩。表演者们身着华丽的戏曲服饰,搭配精致的戏曲妆容,手持绘有太极图案的八角形鼓,整齐列队,威风凛凛,宛如从历史画卷中走来的英勇儿郎,风采夺目。据神木代表队指挥李莉介绍,神木杨家鼓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起源与杨家将的传奇故事紧密相连,传承千年,承载着当地人民对英雄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其表演风格气势磅礴、豪迈奔放,通过多变的鼓点和刚劲有力的动作,生动展现出杨家将出征、激战、凯旋等不同场景,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守土安民的英雄气概,彰显神木儿女忠勇爱国、果敢勇毅的精神风貌。



“太震撼了!各地秧歌风格各异,都让人印象深刻,这一趟真没白来,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来自山西的游客程浩然说。

展演现场,观众们热情高涨。大家纷纷拍摄记录下这精彩时刻,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定格的不仅是表演者们的飒爽英姿,更是中华民俗文化的多元魅力与蓬勃活力。

文/记者 马露露 白万能 王疆瑜 张瑜 图/记者 常旭峰 延杨红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秦学 责编 李治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