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

一个水墨画般的地方

这里曾是徽州府治所在地

白墙灰瓦间

坐落着一个古老的家族

吴氏家族


这是《史记》中所载的

三十世家中的第一个世家

位于歙县昌溪村的吴氏祠堂里

还陈列着一方"第一世家"匾

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赐


尽管得过皇帝的赏赐

吴氏家族却立下祖训

只可读书 不可入仕

读得好的 培养成后世楷模

资质平庸的

则学一份可操持一辈子的手艺

这就是立恒业


徽州有句古话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那时候

想要在此立恒业并不容易

有恒心、能吃苦

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歙县茶叶产业历史悠久

是当年徽商经营的四大行业之一

今天

仍有许多吴氏族人以制茶为生

300℃的高温下

靠一双手不断翻炒茶青

烫吗?那是自然

但不烫手便做不出一份好茶

也成就不了当年茶产业的辉煌


过去

徽商常年在外打拼

衣锦还乡时

他们会斥巨资修建宅院、祠堂

今天

走在歙县的大街小巷

依旧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

它们见证着一个家族曾经的辉煌

也将徽州工匠的精湛技艺

展示给世人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

歙县砖雕制作技艺

是展示徽州工匠技艺的绝佳案例

徽派砖雕通常由好几个层次构成

每一层的场景各不相同

层次越多 场景越丰富

砖雕就越是华丽生动


在方寸之间

构筑起一个立体世界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需要工匠有耐心、技艺和想象力

光是磨刀就得磨上数月


想成就一番恒业

不必有过人的智慧

但必有日复一日的坚持

数百年间

以手工业为生的吴氏族人

就这样在春秋往复的打磨中

为家族创造财富

也为徽州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累


"第一世家"为何不愿入仕?

徽商的发家之道是什么?

传统手工艺又是如何

在古老的徽州大地上生根发芽的?

今晚20:00

锁定CCTV4《记住乡愁》

走进安徽歙县

倾听"第一世家"的传奇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