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在50-80年代很盛行,日常买东西经常去那里,买烟也是。看了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供销社价格表,现在的人们才会知道,那时候的烟几十年都不咋涨。
这份八十年代的表里就四种,中华、前门、飞马、南京。年份是50-59,62-63,76-78,81-85。一直都是几毛钱。
中华。七十年代顺口溜:一云二贵三中华,红塔山上阿诗玛,黄果树下两朵花,牡丹之后是茶花。这烟当年见大队书记抽过。6毛一盒,那是1977年12月,跟表里写的差不多。当时这烟不好买,有身份的人才能供应。那个年代的大厂子,领导年初一都要拜年,家里面买一盒,招待领导来的。凭票0.59,免票就要1.3了。那个时候工人工资二十块,谁也买不起。只在79年抽过一次,那时还年轻嗅不出来好不好抽,时光飞逝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看到过这款烟。
大前门。七十年代,精前门比新前门贵2分钱。大前门在那个年代只有那些有钱人家能买的起。我结婚的时候用的是丰收烟。丰收0.23,蓝金鹿0.38,大前门0.49,云门0.51。77年当兵在青岛,每月津贴6元,大前门3.6一条,金鹿3.6一条,瑞金3.1一条,太贵了。
据父辈的讲,1954年大前门拆开了卖,摆在盘里以单支卖,还是看的多买的少,都买不起啊。到了65年买整盒的就多了,但也全是生活富裕的人。父亲他们几个人凑钱买了一盒尝尝。现在大前门这种的再平常不过了,高档的多了去了,几个人凑钱买盒尝尝听着也算是奇闻了吧。
飞马。记得八十年代初期有个人写了一幅对联挂在门前:飞马乘风大前门,绵曲九江二锅头。几十年前,同学父亲有一箱子的飞马,他经常拿到学校偷抽,当时抽飞马的都是家境好的,有钱还要走后门才买得到。我一直抽不起,到了1999年左右才抽上飞马,1块5一盒。
南京。我们老师那会就抽南京,那个香啊,他烟瘾特大,上课上着上着就出去抽一根,趁他出去我偷偷上讲台偷了一根,被发现了差点让我把一盒烟吃了。1979年在贵州乌江渡水电站待过一段时间,很孤独,抽过这个南京,望着浩渺的水,烟也显得格外的香,那股香气至今忘不了。
如今看到这些,想起了很多往事,涌上心头,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人生短暂几十年,认识这些的都是老人了。你抽过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