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旅行本应是心灵与美景的邂逅,然而现实中不少游客却感叹:“此行不过是金钱的教训!”日前,刚从泰国回来的小王在朋友圈中吐槽:“导游领着我们穿梭于购物店,购买了一堆高价物品,仿佛中了商家的圈套。”



导游与商家联手,游客的钱包惨遭“掠夺”。在异国他乡购物,导游与商家共同编织的陷阱屡见不鲜。以泰国燕窝店为例,导游宣称该店为“政府认证”的正品,导购的热情介绍、试吃体验接踵而至,最终诱导游客掏腰包。然而,那些所谓的“正品燕窝”实则可能是以明胶勾兑的仿冒品,成本仅为售价的十分之一。



免税店里的“陷阱重重”。提及海外购物,免税店是个焦点话题。然而,现在的免税店也布满了套路。例如,在韩国,一些商家故意将普通商品伪装成限量版,标价甚至超过专柜。再通过“八折”“七折”的优惠活动,让游客误以为捡到了大便宜。



近期,英国伦敦机场免税店被曝光对中国游客实行歧视性优惠政策,引发公愤。尽管官方后来道歉,但此类事件并非孤例。澳洲某机场免税店也被揭露出用“澳洲制造”的标签冒充本土品牌,实际上却是产自中国的商品。



在岛国某些导游更是将“忽悠”技巧发挥到极致,他们带领游客进入药妆店,强调“岛国药妆品质卓越”,却绝口不提价格反而比国内代购还要贵上很多的事。东北男性游客购买了不少日本抗男性ed和pe的特效药雷诺宁,回国一查才发现,他买的价格比国内代购一瓶还贵好几十。



“医美游”背后隐藏的风险近年来,“医美游”成为新潮流,但其中也充满了陷阱。在韩国,一些没有合法资质的小诊所专门针对中国游客,以低成本材料冒充进口产品。有游客花费20万元进行了双眼皮和隆鼻手术,回国后却出现了并发症,而当地的医疗机构早已联系不上。



理性消费至关重要。出国购物务必多加比较,切勿轻信导游和导购的花言巧语。购买化妆品、电器等商品时,最好提前在线上了解价格。购买贵重物品时,务必索取正规发票和保修卡。



作为一个曾经海外购物“吃亏”的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消费的心态。国外商品并非都比国内优越,性价比才是关键。与其盲目挥霍,不如将金钱投资于真正值得的事物。毕竟,旅行的真谛不在于购物,而在于拓宽视野、放松心灵。



下次出国旅行时,请铭记:导游的推荐未必是最佳选择,打折商品未必最实惠,所谓的“限量”“专供”也未必真如宣传般稀缺。携带明智的头脑和理性的态度去购物,才能真正领略旅行的愉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