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步行街是闻名遐迩的“中华第一街”,一直是中外游客热衷的打卡胜地。随着签证政策的持续优化,尤其是近两个月免签政策的落地,这里更是迎来了游客数量的井喷式增长。首店旗舰店、国潮品牌、米其林餐厅与街头小吃交相辉映,满足着不同游客的味蕾。然而,繁华背后也有着困扰周边居民的难题。

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民区总面积不到0.15平方公里,以二级旧式里弄为主,常住人口密度高,大大小小分布了百余家各类商铺,且以餐饮业为主。游客的纷至沓来,让餐饮生意蒸蒸日上,也产生了油污排放的问题——下水道年久失修,居民与商铺共用,餐饮店排出的油污让管道堵塞频繁,尤其进入冬季之后,油脂结块,管道堵塞愈发严重,居民们不得不频繁请物业疏通下水道。




区人大代表、百联集团负责人张申羽在深入社区调研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问题。他深知,人大代表肩负着为民发声、为民请愿的重任,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南京东路街道原本计划对小区排污系统进行彻底改造,拓宽下水道,但因房屋老旧、空间狭小,相关部门勘察后表示无法施工。而要求每个商家建设标准的化油池也不现实,相比之下,安装油水分离器成为更可行的方案。上海自2011年起,将安装油水分离器作为新办餐饮企业的“准入门槛”,推进效果显著。然而,油水分离器的安装和使用需要专业知识,餐饮企业面临培训不足和机器维修难题。经营餐饮的王先生就曾反映,员工流动频繁,新员工不会操作机器,机器故障也难以维修。

扎根基层多年的区人大代表、云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峻也一直在为这个问题奔波:“一方面,我们配合职能部门,做好商家的入户宣传,要求商家安装并使用油水分离器。另一方面,我们也和端正物业协调,增加下水道疏通的频次,但总归治标不治本。”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市人大代表张婷婷提出,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商居睦邻汇”这一社会治理载体,广泛发动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在居民区党总支的牵头下,“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商居睦邻汇”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商户代表、法律顾问以及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齐聚一堂,经过多轮沟通与协商,最终达成了共识,建立起长效机制,实现了“双赢”局面。

“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在于法规和经济手段的结合。”曹晖代表指出,政府的推力不可或缺,既要严格事前审批,也要加强事后惩处,同时为商家提供指导和帮助。街道办事处积极担起属地责任,协调专业第三方管道疏通单位,为商家讲解油污排放标准和设备安装要求,解决了疏通作业车辆备案、道路通行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南京路商业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区人大代表曲波也强调,商户要算好经济账和口碑账,合规经营,兼顾居民诉求,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最终,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动下,商居矛盾得以化解,多家商户签署了协议书,承诺定期检查和清理油污分离设备,聘请专业管道疏通单位定期维护下水道,共同守护社区环境。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商业活力也进一步释放,为商旅热潮的持续升温注入了新动力。

南京东路街道表示,提升服务能级,优化小型餐饮单位环境,是街道发展观影经济溢出效应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街道将复制推广云中居民区的成功经验,探索老城厢商居混居环境治理的新路径,为各方来客提供更优质的体验。

记者 / 宋梅

编辑 / 张姗

图片 / 南京东路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