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流口水,老中医用四味药治疗效果好
今天在这里,我给说一张,改善小儿流涎的小方子。这个方子,是我早年收藏起来的,它特别精巧实用。医家是上海老一辈中医儿科大家时毓民教授。感兴趣的朋友,您可以查阅一下他的学术生平。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话说在1998年10月的一天,时教授接待一个小患者,男孩,才一岁半。
啥毛病呢?就是半年来不停地流口水,质地很清稀。
一开始,家长们还没太在意。但后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患儿流口水实在太严重了,于是才渐渐重视,慕名求治时教授。
刻诊,小孩脉细缓,舌苔薄白,舌质淡,形体比较消瘦,面色不佳。细问得知,小朋友食欲不是很好,大便正常,但是小便看似比较多,色清。
就诊时,孩子果然口水直流。短短时间内,母亲为他擦拭老好几次。
了解到这些以后,时教授给开了一张小方子,特别简单:
生白术30克,怀山药20克,白扁豆9克,大枣12克,水煎服,开14剂。
结果,7天后复诊,孩子母亲很高兴地说,流口水现象确实有所好转,而且食欲增加了不少。
后来,原方保持不变,再投7剂来巩固。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上海老一辈中医名家的医案专著中,有所收录。
这个小方子,我建议读者朋友,尤其是善于儿科治疗的专业同行,或者为人父母的家长们,重视起来。因为它用药特别少,而且治得很精巧。
小儿流涎,我们中医认为,就源于脾虚。小孩的生理特点之一,就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在液为涎,开窍于口。脾,又主肌肉。脾虚,口部肌肉松软,收摄不住口水,所以就流涎。
上面这个小孩子,脉细缓,为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脉道鼓舞乏力。舌淡,为脾虚不能养舌。脾不佳,胃气弱,所以食欲不好。气血无法濡养头面和四肢百骸,故而面色萎黄。总之,种种迹象表明,小患者属于脾虚无疑。
因此,时教授选择了直接健脾的办法,用了生白术、怀山药、白扁豆、大枣。
这四味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山药,健脾固本,还能益肾,有收摄之能。白扁豆健脾。大枣养气血。你看,简简单单,直中病机,把问题解决了。
我个人觉得,时教授这个方子,是值得借鉴的。生白术用30克,怀山药用20克,看似较重,但能一击即胜。这体现出医家对患者病情和体质的准确把握。我们在借鉴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其中,白术的运用最重要。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简单说这么多。希望能给部分读者带来一点启迪吧。
文源 文君然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请务必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