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建成的京广中心,高209米,地上53层,曾是北京第一高楼(1990-1996年),也是中国大陆首座集酒店、办公与公寓于一体的多功能超高层建筑。作为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象征,它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并以创新的设计理念与工程技术,至今仍是北京天际线中不可或缺的经典。



建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毗邻CBD核心区,由日本株式会社日本设计(Nihon Sekkei)主导设计。建筑师以“形式追随功能”为核心,摒弃繁复的装饰,通过简洁的几何形体与高效的空间规划,回应了北京城市化初期对多功能建筑的需求。





京广中心的平面呈“扇形”,扇形在中国传统中往往被作为幸福标志;建筑整体呼应天坛祈年殿3层形式,展现近代设计和中国传统美学的融合。

其简洁的方柱形塔楼外立面采用浅色玻璃幕墙与铝板结合,线条简洁流畅,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高性能热线反射玻璃幕墙。



京广中心的建设正值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起步阶段,其结构设计面临抗震、抗风与垂直交通三大挑战。北京地处地震带,设计团队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核心筒承担主要地震力,外围钢框架增强整体刚度。同时,通过风洞试验优化建筑外形,阶梯状顶部与流畅的立面线条有效降低了风振效应,保障了高区居住舒适性。



在垂直交通系统上,京广中心引入分区电梯理念,将办公、公寓与酒店客梯独立运行,减少等待时间并提升效率。配备的高速电梯以每秒6米的速度运行,这在90年代的中国堪称技术突破。此外,建筑内部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协调水电、消防与安防,展现了早期智慧建筑的雏形。



京广中心的诞生是改革开放政策与外资引入的典型成果。项目由香港新世界集团投资,中日设计团队合作完成,其建设过程本身便是中外技术协作的见证。作为北京CBD区域的早期地标,它也是北京超高层建筑的启蒙之作,以开放、复合与创新的基因,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启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