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人写意花鸟画,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它要求创作者注重写心抒意,以笔墨践行“君子比德”之说,具有丰实的寓意和象征。在画家于仁祝创作的花鸟画里,我们能够欣赏到一种独具一格的艺术之美和喜庆祥和的寓意,以及诗意化的象征。
《丰年》
近几年,于仁祝的国画创作呈现出不断精进、拓展的可喜态势。他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而且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转益于中西方的多个画种。这使他既擅长山水画,其巨幅山水创作将家乡的昆嵛山、天福山以及泰山、崂山、太行山画得雄浑如铸,苍劲多姿,反映山川豪迈气象;又在花鸟画领域取得突出的艺术成果,其工笔画,状物精微,造型工谨,意象传神,内蕴着一种写意的潇洒笔致。
《平生长抱水石心》
于仁祝的写意画,取材较广,涵盖各类飞禽、昆虫、木石、百花、杂卉,以四君子为主要表现对象。他遵循写意画尚意尚写的审美创作规律,注重意象的传神性和内涵层面的载道性。由于他立基于扎实的写生功底,巧妙借鉴工笔画对结构的精谨把控和对写实的细节表现,体现出从小写意到大写意过渡的审美迹象,既有画面局部的精巧之美,又有整体的韵味盎然的写意效果。
《写出胸中十万兵》
从其创作的《福地突兀开玉堂》《平生长抱水石心》《藤烂漫枝弗斩》《写出胸中十万兵》等作品来看,于仁祝在工笔画上的多年历练明显有助于他在创作时更好地控制画面,避免了笔墨过于随意导致的画面含混。他的写意画虽然追求自由和随意,但章法有素,属于建立在深厚传统技法和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他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等花鸟画大师的传世文本中,揣摩汲取到一种对物象本质和突出特征的审美把握,又结合自己研究和创作的心得体会,遂拥有了一种以简练手法表达诗意情思的笔墨概括力和以诗画合一方式营造意境的审美整合力。尤其是其书法的硬功夫为他状物写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他力行骨法用笔,以书入画,用笔自由、遒劲、流畅,结构灵活、富有张力,形象生动、可人。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在笔墨法度和写意自由之间寻觅到一种有效的契合点,写象造境扬发着写意的精神。
《画桃如画安期枣》
欣赏于仁祝创作的大写意巨幅《佳时舞东风》:在石块嶙峋、藤蔓翻转、花朵质感等关键部位运用了工笔画的细腻手法,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整体上营造出一个富有诗情画意而又大气弘丽的审美意境。此意境之美,正如作者以其洒脱灵动、欹侧多姿的行书于画面所写的题跋中诗句所示:“绿阴红雨,黯淡衣裳花下舞;花月佳时,舞破东风第几枝。”可见,作者注重表达自我的情感和主观感受,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时代的感怀。因而在展出时,受到各界观众的好评。
《佳时舞东风》
谈起花鸟画的创作体会,于仁祝说:“我其实一开始是画工笔的,画着工笔画对写意画也非常崇尚,所以我就报了吴悦石老师的大写意班,把我自己的工笔的一些东西跟写意的东西进行融合。中国画是写心的,应该说也是写意的,在工笔画里边也有工笔的写意性,在这方面我做了些研究和实践。然后在这个写意画上面呢,我是从08年开始,就着重在中国的写意画上边重下功夫,怎么用笔用墨,在笔墨上下功夫。花鸟画呢,抒情性比较强;山水画呢,我还是逐步地向大写意山水来研究来学习,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我在创作当中又把每天的时间也刻意搞了个区分:一般来说,都是晚上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画一些工笔画;你像上午啊,画山水画;下午呢,画花鸟画。就这样,每天在这两个画种里边呢,反复地练习,也很有感触。”
《必凭高树起》
2025乙巳年新春佳节已至,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欣赏于仁祝的花鸟画,可知他根据画面题材的谐音性,构成许多声情并茂的咏物诗一般的彩墨画面,而大家在品味其中的象征性内涵和美好的寓意的同时,又分明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和节日的祝福!
文/上官爵文,来源:齐鲁壹点)
画家简介
于仁祝,字雍鉴,号永法堂主人。山东文登人。威海市文登技师学院副教授,中国致公党党员,威海市致公书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主题性创作研修班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