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薪路上,多少心酸打不通的电话

看着手机屏幕上“对方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工地上的老李眼眶湿润了。这都是第38个电话了,可工程老板就是不接。他掰着指头算了算,这一年的血汗钱加起来,足足有3万多。

这两天,跑工地讨薪的工友们,都有说不完的辛酸。小王给我讲,他们包工头每年都说“先记着”,一拖就是好几年。“以前觉得包工头是自家人,哪能想到现在连个影都找不着。”

从建筑工地走访下来,基层劳动监察部门告诉我,每年年底讨薪投诉都会激增。数据显示,建筑行业的欠薪问题占到农民工讨薪案件的65%以上。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 - 欠薪就是欠债。可是农民工兄弟的工资,怎么就这么难要回来呢?

查了这些年的讨薪案例,发现问题主要卡在这几个地方:

工资结算不规范。很多工地上还在用“工头记账”这种方式,根本拿不出正规的工资单据。



层层转包让事情变得复杂。钱从开发商到总包方,再到分包商,最后到包工头,每一层都可能出问题。

取证难。工地上的考勤记录经常不完整,农民工自己记的工分和包工头的账对不上号,到最后吃亏的还是工人。

去劳动监察部门问了问,有啥办法能帮农民工要回血汗钱。人家说了,有这么几招:

要留证据。工地上干活要把考勤、工资单据都留好。现在手机这么方便,多拍几张照片、录几段视频都是证据。

别拖太久。发现工资拖欠,马上就要找包工头或者施工方说清楚,该走法律途径就走法律途径。



找对地方。一是可以打12333劳动监察投诉电话,二是直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都不收费。

用好法律武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得清清楚楚,拖欠工资超过一个月不给,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这几天又遇到一个老工友,他跟我说:“老张啊,这讨薪的事儿,真不光是要钱那么简单。咱农民工也是为这城市出力的人,就想要个说法。”

听着这话,我琢磨着,讨薪难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在农民工权益保障上还有不少功课要补。

建议有关部门:



把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建起来,让每一分钱都能追得到源头。

加大对恶意欠薪行为的处罚力度,让那些想耍赖的老板掂量掂量代价。

推广实名制管理,用数字化手段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权益。

还有一句话,我想说给还在讨薪路上的农民工兄弟:法律就是你们最硬的后盾,遇到欠薪问题,该主张的权利一定要主张,该维权的时候一定要维权。你们的血汗钱,一分都不能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