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里气温低,天池隧道又结冰了,今天下午‘天窗’,我们准备好打冰工具,节日期间,决不能影响列车运行安全。”2月1日,正月初四,春节氛围正浓,而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工务段引镇线路车间内,岗位值守的引镇维修工区副工长刘智正安排当天作业。一场隧道里的“破冰行动”即将展开。



西康线天池隧道位于秦岭南麓翠华山腰,全长4200米,是北煤南运通道上的重要“咽喉”。每年入冬,隧道内低温潮湿,降雨降雪融水遇冷迅速结冰,冰锥沿着隧道壁、接触网线和路肩盖板快速“生长”,给列车运行和设备检修带来安全隐患。相比普通线路作业,“破冰”更考验眼力和细心,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冰锥砸伤或滑倒,没有经验很难完成。



站区“破冰队”由工务线路、桥隧和供电三个工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以年轻党团员为主。他们身着棉袄、防寒鞋,戴防寒棉帽、棉手套,挎着头灯,扛着打冰杆、钢钎、铁锹、洋镐等工具,搭乘轨道车前往秦岭山中的隧道进行除冰作业。

下午15时30分,作业“天窗”开始,轨道车从引镇站出发,到达天池隧道口,供电轨道车放下工务和桥隧作业人员,继续清除隧道顶接触网线上的冰。

秦岭雪后初晴,山间银装素裹,美不胜收。但“破冰人”来不及欣赏,他们带着工具进入漆黑的隧道,排查清除隧道壁和步行板上的冰块。头灯的光束照亮隧道,步行板在脚下发出节奏感的声响。



刘智将作业人员分成两路,沿着隧道两侧检查。随着深入,冰锥越来越多,有的已延伸到步行板上。大家手起钎落,冰锥应声而下,砸在步行板上四散开来。作业人员小心翼翼地用洋镐敲碎掉落的大冰块,装入编织袋运出隧道。

“隧道里除冰看似简单,实则危险,稍不注意就会受伤,一定要时刻注意安全。”刘智不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除完一处就继续向前。

“破冰队”里的杨红钢,再有几个月后就退休了,这是他坚守春运岗位的最后一年。“以后再想参加春运,也没机会了。”他以前每年都会参与打冰作业,每次都走在最前面,检查细致,安全盯得紧。腊月二十七,看到降雨降雪预报,他主动申请回来参与应对工作。“早点把冰打完,列车运行就安全了,我们也能安心回家团圆。”杨红钢说。



2个小时后,4.2公里的天池隧道被成功“征服”。出隧道时,大家帽子和棉服上挂满了冰碴,握钢钎的手冻得通红,麻木得几乎失去了知觉,后背的汗水在寒风中迅速冷却。尽管身体疲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夜幕降临,秦岭山间渐渐安静下来……此时,一辆辆满载旅客的列车正呼啸而过,车轮与钢轨的摩擦声在山谷间回响,那是回家的旋律,也是“破冰人”们用汗水和坚守谱写的乐章。

(通讯员 马瑜阳 王昭)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