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年1月1日,全国已经有19省每月最低工资达到2100元。

1月14日,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在网站上发布了各地最低工资标准。

截止今年1月1日起,我国每月最低工资至少2100元的省市区已经高达19个,其中12个省市区的最低工资为2200元。

与此同时,最低工资超过2000元的省市区数量也从去年的18个,增至今年的28个,一年时间增加了10个。在本轮上调最低工资的省份中,涨幅最大的内蒙古以290元居首位,增长了15.6%。

吉林、重庆、黑龙江、湖北的涨幅也超过了200元。



在经过一轮的最低工资上调后,目前我国月工最低工资最高的地区为上海,达到了2690元,其余位列前五的地区依次是江苏的2490元,浙江的2490元,以及北京的2420元和深圳的2360元。

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江苏和浙江的最低工资标准竟然高达2490元,并列全国第二,这也足见“两江”的经济强度。

最低工资基本上都是法定的,在这个要求下,最低工资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很多人觉得都2025年了,怎么可能还有人拿着最低工资,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认知。

在我国,仍然还有很多人拿着最低工资,他们集中聚焦在环卫工人、保洁、门卫、甚至是制造业等等,涵盖的就业人从数千万到上亿人不等。

最低工资看起来只适用于低收入群体,但其实并不对。由于这项指标和其他待遇挂钩,因此最低工资的上涨也意味着加班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相应提高。

以制造业流水线工人为例。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拿着当地的最低工资,而工人主要的收入来源全部都依赖赚取加班费来赚钱。这也导致,最低工资上涨越多,那么他们的加班费自然也就越高,综合收入也会越高。

除此之外,最低工资上涨也让收入不稳定的群体受益。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升销售员、中介人员在业绩低谷时期的待遇,加强他们的收入稳定性。

以湖南为例。根据湖南人社厅2023年发布的企业薪酬调查,批发与零售服务人员、道路客运服务员、环卫和安保人员中薪水最低的10%,平均月薪都接近最低工资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看,最低工资的上涨,对劳动者的收入来说,有非常积极且正面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而言,收入的上涨,也会对应到消费的增长。

除了员工收入上涨之外,它还会影响到用人单位。



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但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今天很多人都觉得企业是吸血鬼,吃人血馒头,事实上在市场经济面前,企业的压力某种意义上和个人所感受的压力,是一致的。

企业在最低工资上涨后,会明显感受到经营成本的上升。

这里的经营成本,并不是说工资的成本,毕竟今天国人的人力成本坦白来说并不高。真正高的地方在于,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压力非常大。

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最低工资只有2700元左右,但上海的社保缴费基数有多高呢?是七千多元,这是一名员工最低工资的三倍左右,和企业为员工发的工资相比,社保缴费反而是成本更高的存在。

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尽可能减少社保的购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减少招聘固定员工来降低社保成本,只有在接到较大额的订单时,才会聘请临时工按件或按天计费。

但即便如此,也可以省去一大笔的社保成本。

因此,最低工资上涨是好事情,但企业的成本上涨,也是我们需要看到的客观事实,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企业的经营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大。

一方面是消费在不断降级,消费者比价的行为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个别企业的库存压力过大,不得不降价去库存,也导致各行业都存在价格战,这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率,最终在用人方面,企业自然也会更为谨慎。

企业盈利空间缩小,那么最低工资的提高也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这些企业如果因此减少雇佣员工,那么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就业市场。

当然,这个办法也并非是无解的。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企业的用人成本增加,大头仍然是在社保缴费基数上,而不是增加的数百元最低工资上。

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一些就业市场的企业仍然给出了比当地法定最低工资还要低的薪酬标准。

在安徽、广西等地,部分环卫工人的岗位月薪仍然只有1000至2000元,这比当地的最低工资还要低。



这是内卷所面临的最大结构性问题。

只要企业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员工薪资的上涨,那么企业就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的今天,企业拼命卷价格,那么对上班族而言,自然也就很难有收入上的增长。

除此之外,在内卷的形态下,员工的工作时长可能也会增加。

内卷没有赢家。尽管消费者看起来买到了更便宜的商品,但由于消费者自己也是劳动者,企业利润下滑增加劳动者工作时长或压缩收入,最终换来的可能是和过去一样的结果。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去年我国有25%的职场人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在制造业还有三分之一的职场人每天工作10至12个小时。

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却没有换来企业利润和员工收入的增长,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耗散式竞争。

看起来最低收入的增长可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但最终消费的提振可能仍然取决于当下的内卷形势。

上调最低工资肯定是好事情,但它能否刺激消费,这仍然是一个问号。最低工资的作用是加强低收入群体的保障,缩小贫富差距,只有增加的收入被用于消费的时候,这才能够增长我国的消费市场。

最终,摆在消费面前的仍然是比最低工资还要大的挑战。例如教育、看病和买房结婚的压力,这些压力才是制约当下经济的深层次问题。

但就最低工资而言,它的上涨,依然能够对我国低收入群体起到一个很好的保障作用。

end.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