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州、上海一江之隔,三面环水,东临黄海、南濒长江”,乍一听,仿佛这座城市占尽地理优势。
其实不然。在民间,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南通,自古便有“难通”的戏称。
图片来源:南通发布
南通往南,是苏南与上海。看着近,想要抵达,却要先跨过长江。
很长时间内,南通人要去苏州、上海,只能坐船,船行一夜才能抵达。
这主要是因为,始于唐古拉山脉的一滴雪水,汇成长江,越流越宽阔,建桥越来越难——
上游的重庆,江面平均宽度200~800米,长江上的桥梁建有42座,被称“中国‘桥都’”;
中游的武汉,江面平均宽度1000米~1200米,最宽处3400米,已建好11座长江大桥;
到了长江下游,南通江面呈喇叭形向东南方向伸展。长江南通段,最窄处6千米、最宽处18千米,一般宽1500米。
所以,直到2008年之前,南通和苏州、上海之间都没有大桥。
建设过江通道,俨然成为南通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打通南通“南不通”的“任督二脉”。
2023年7月,过江通道正式谢幕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几代人的期盼下,近些年,南通终于有了自己的长江大桥——
2008年,苏通大桥通车,是当时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它的诞生,一下将南通到上海之间的行车距离缩减到100多公里;
2011年,南通的另一个过江通道崇启大桥通车,又将南通启东和上海崇明岛连接起来。
2020年,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通车,高铁时代到来,南通拥有了一条过江铁路桥,也是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图片来源:南通发布
然而,想要满足新晋“万亿城市”的要素流通,想要支撑“江苏开放门户”的谋划,三条跨江通道,远远不够。
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南通将过江通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创造性地提出了“八龙过江”的构想。
所谓“八龙过江”,即在南通166公里长江岸线上,共有8条过江通道被列入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
图片来源:《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
除了已经通车的三条跨江通道外,还有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通沪通道3条通道施工正酣;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基本完成工可研究,崇海通道正深化前期研究。
未来,长江南通段平均每20公里就有一座过江通道。
当南通不再“南不通”,而是成为“北上海”“新苏南”,“江海明珠”才算名副其实。
文字 | 吴林静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