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在宇妥·云丹贡布塑像前,向寒假托管班学生介绍藏医药发展历史。
医务人员带领寒假托管班学生了解藏医药材。
“来,同学们都到这里来!”在身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身后,跟了一群孩子,他们在一座塑像前停下脚步。
“大家知不知道这位白胡子老爷爷是谁呢?”
“我知道,我知道。听我奶奶说过,这个白胡子老爷爷是个神医,名叫宇妥·云丹贡布!”一个瘦小男孩大声回答道。
这是发生在浪卡子县寒假托管班上的一幕。
为进一步丰富寒假托管班学生的课余生活,深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浪卡子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悉心指导下,寒假期间,浪卡子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县社工站携手县藏医院组织寒假托管班的40余名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藏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活动现场,气氛热闹非凡。浪卡子县藏医院的资深医务人员化身藏医药文化使者,以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作为开场,向孩子们娓娓讲述藏医药的起源与发展。
“奇怪,这人病得那样厉害,怎么会只是在马背上跑了几圈就解除病痛了呢?宇妥·云丹贡布回答道:这个病人的筋骨和肺连在一起,马奔跑起来就将他的筋骨和肺颠抖开了,疾病也就自然解除了。”在场的孩子们都对宇妥·云丹贡布的医术佩服不已……从吐蕃时期藏医药学的雏形初现,到不断吸收周边民族医学精华后迎来的蓬勃发展阶段,医务人员通过讲述历代藏医名家的传奇故事,生动勾勒出了藏医药在漫长历史中持续发展、创新的过程,孩子们听得入了神,深切领略到了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讲解结束后,活动进入了充满新奇感与探索性的实践与参观环节。
在藏医药材展示区,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藏药材,形态各异的药材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让他们好奇地围拢过来。
“藏药分为八类,有珍宝、石头、土、木、精华、湿生草药、旱生草药、动物。大家看,这种药材名叫秦艽,和别的药物搭配起来可以治疗风湿。”医务人员逐一拿起各种药材,详细介绍名称、生长环境、功效以及采集时节,“这个是生长在高海拔山区的红景天,有抗缺氧、抗疲劳的神奇功效,是我们藏医药常用的珍贵药材。”
“我见过这个药材,它能治我爷爷的老寒腿……”一个高个子男孩小声地对身边的伙伴说着。孩子们一边全神贯注地聆听,一边仔细观察药材的形态,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
“这些是做手术用的钳子。看,有的像狮子嘴,有的像乌鸦嘴,这个像鸥嘴。这个柄上铁钩处还带有一个环,它是用来取出骨头里异物的。这个特别小,是用来取出筋肉里异物的……”在医务人员的讲解中,孩子们有的睁大了惊奇的眼睛,有的隔着玻璃轻轻地抚摸着。在藏医药工具展示区,医务人员还展示了制作精巧的针灸器具、古朴的脉诊工具等。医务人员拿起脉诊工具,向孩子们演示如何通过脉象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并深入浅出地讲解藏医药独特的三因学说与人体健康的紧密联系。孩子们被深深吸引,纷纷踊跃上前尝试,在医务人员的耐心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感受着同伴的脉搏,仿佛开启了一场探索人体奥秘的奇妙之旅。
“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藏医。”一个小女孩用怯怯的语气说。活动尾声,不少孩子兴奋地表示,他们对藏医药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真切地感受到了身处的这片土地孕育的如此神奇的医学文化。
浪卡子县未保中心与社工站工作人员表示,未来,他们将持续整合各方资源,策划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力未成年人全面成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心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文/图 记者 孙开远 通讯员 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