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陆海军的做法令人难以理解,这里要说明的一下,虽然日本陆海军彼此不对付但是在对外扩张的总体思想是保持一致的,不过都喜欢相互甩锅+拆台。
日本陆海军虽然相互不对付但是在对外扩张的总体思想上是一致的
日本自1853年被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和祖·阿博特等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敲开日本大门后日本对海军的重视程度就没有一天是减少的,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四面环海所以海军就是日本的命根子。
黑船事件
日本出云号航母,该艘军舰足以看出日本依然在不断增加海军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拿着全国之力打造的联合舰队在中途岛一役惨败而归,在打出日本航母最后一次战术胜利(南太平洋海战)后日本航母部队元气大伤不得不陷入与美国拼工业能力的无奈境地,直至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标志日本联合舰队的覆灭。
中途岛失去动力的日本飞龙号航母漂浮在海面上
大和号沉没后的样子
在前面介绍日本九六式25毫米防空炮的时候就讲过大和号的沉没和该炮有莫大的关系,在日本海军顽固派眼中用飞机攻击战舰即“从天上攻击是小人的行为”,非常讽刺的是两艘超级战舰都是被日本海军顽固派认为的“小人行为”给击沉的,而作为日本海军的防空炮主力即九六式防空炮却表现地非常差劲,由于九六式防空炮的差劲导致今天介绍的防空炮过于优秀显得有些“异类”。
九六式25毫米防空炮,虽然是三联装但轮射的模式导致只能当作单管炮
间战期内为了缩减军费特别是最烧钱的海军军费,各国签订了《伦敦海军条约》和《华盛顿海军条约》,这导致很多在建或者尚未建造的军舰不得不被废弃,而将军舰改造成航母就成为当时有能力建造航母国家的首选,比如二战美国的列克星顿级航母(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日本的赤城号航母和加贺号航母都是战舰改航母的案例。
列克星顿级航母,列克星敦号航母(上),萨拉托加号航母(中),下面的是兰利号航母(运煤船改的)
海军有了自己的舰载机和飞行员那与之对应的就需要克制的武器,为了不让敌方飞机炸自己的时候太顺心建造一型防空特化的军舰保护核心军舰就势在必行,1936年英国建造了黛朵级轻型防空巡洋舰,美国紧随其后在1938年建造了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日本在1937年察觉到美英两国的动作,作为一个最早列装航母的国家日本也希望拥有一款防空特化型军舰,为了尽快建造尽快服役日本决定在丸四计划中建造乙型驱逐舰,即秋月级驱逐舰。
英国黛朵级防空轻巡洋舰首舰黛朵号
美国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首舰亚特兰大号
日本秋月级驱逐舰秋月号
日本海军要求乙型驱逐舰拥有优秀的防空能力,能跟上航母的航速,长距离的续航能力(最高航速35节,巡航航速18节,航程8000海里),简单来说这一型驱逐舰就是防空特化的航母护卫驱逐舰,最早的设计由于没有鱼雷被日本海军高层以“驱逐舰怎么可以没有鱼雷”给驳回,新的设计装上了四联装鱼雷发射器后得以通过,其搭载九八式100毫米舰炮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
九三式610毫米氧气鱼雷是日本海军的杀手锏,即使是防空特化的驱逐舰也要装鱼雷
九八式舰炮,口径100毫米,炮全重3053公斤,双联装加上炮塔全重34500公斤,炮管长6500毫米(倍径65倍);垂直射界-10°~+90°,水平射界360°;最大射程19500米,最大射高13000米,炮口初速1010米每秒,射速每分钟10-12发。
九八式100毫米舰炮
九八式舰炮作为日本海军最优秀的防空炮,用5.7公斤的发射药将炮弹送上10000多米的高空,就连美军重型轰炸机都在其攻击范围之内,水平滑动炮闩以及利用发射反冲力装填器实现90°装填都毫无压力,唯一的缺点是由于为了高初速需要的高膛压加上高射速导致炮管磨损严重(炮管寿命350发),考虑到防空炮需要频繁射击所以该炮的炮管也需要频繁更换。
秋月级驱逐舰作为防空特化驱逐舰,其防空时主炮需要频繁发射,炮管维护非常重要
九八式舰炮有两种炮塔即开放式和封闭式,但是其高昂的造价导致总产量只有196门,其中有68门部署在陆地包括日本本土、硫磺岛和巴厘岛等地。
九八式舰炮的两种炮塔
安装在地面的九八式100毫米防空炮
九八式舰炮搭载在秋月级驱逐舰上后的成名战是在所罗门海域,依靠其装备的九八式舰炮击落2架B-17轰炸机后全身而退(共计9架B-17轰炸机);但是很讽刺的是作为防空特化的驱逐舰其反潜能力很差,这导致秋月级驱逐舰在为大凤号航空母舰和翔鹤号航空母舰时这两艘航空母舰都是被美军潜艇的鱼雷击中后点燃了挥发的油气最终闷暴沉没。
挥发油气被点燃后闷爆的大凤号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