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博物馆里也有悠长的年味儿。寒冬中的温暖与陪伴,让走进山东博物馆的观众朋友们开启了一段美好的心灵之旅。
近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发起主办的“绒暖蛇年·文博同行”毛绒文创联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马踏飞燕”“鸟尊毛绒包”等沿黄九省区百余款毛绒文创产品亮相“鲁博食堂”文创空间,在带动文物“出圈”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融融暖意。
采访过程中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博物馆社会服务部副主任张小松随手拿起了一款“煎饼卷大葱”毛绒钥匙扣文创产品,这是出自“鲁博食堂”毛绒文创系列的单品。这款文创产品和其他极具山东特色的“鲁味儿”周边产品一样,常常引得游客们驻足选购。张小松介绍,山东博物馆的文创工作依托山东博物馆丰厚的文化文物资源,融合山东极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趁着当下毛绒文创的火热潮流,精心打造出“山东不土”“‘钺’来越好”“亚醜钺和他的朋友们”等多个主题的毛绒文创系列。这是山东博物馆在文化文物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上的又一次大胆创新,进一步丰富了“鲁博文创”的产品体系,显著提升了其市场影响力与品牌知名度。
在山东博物馆二层的餐饮文创区域,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有憨态可掬、寓意“猪”圆玉润的红陶兽形壶毛绒玩具,有以亚丑钺和颂簋为灵感设计的零钱包,还有能通过AR技术带来新奇体验的鲁国大玉璧冰箱贴 。张小松表示,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深入挖掘馆藏文化文物的内涵,优化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文创产品体系更新迭代,不断拓展社会合作范围,全面推动了公共服务及文创相关工作的发展,构建起一个深度融入观展体验的公共服务生态矩阵。
“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众多亲子游、家庭游的游客,考虑到馆内的参观动线和游客的观展时间,我们在二楼用心增设了餐饮·文创区域。这里有设计成文物造型的杯子,游客喝完饮料后,还能将其带回家当作花盆使用。小朋友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了解文物知识,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张小松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在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的有力推动下,山东博物馆深入探寻馆藏文物的文化底蕴,成功实现了“鲁博文创”产品的内涵提升。
截至2024年底,“鲁博文创”已精心开发出9个产品系列,文创产品类型丰富多样,涵盖家居生活、日用办公、旅游礼品、服饰配饰、餐饮食品等11个品类,产品数量累计达1700余款。2024年,“鲁博文创”销售额突破1800余万元,整个文创体系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式发展。
山东积极践行“引客入鲁”战略,全方位提振文旅市场,力促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精心策划推出“宠客”精品旅游线路,以创新供给满足并激发旅游需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山东领略独特风光、感受深厚文化底蕴。
张小松表示,2025年,山东博物馆将持续发力,在服务社会大众的过程中充分彰显其文化价值,借创新驱动之力,让文创产业活力迸发,在品牌塑造进程中凝聚强大的传播力量。
“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合理调配馆内资源,从容应对游客高峰;优化四季、节庆等特殊时段的服务供给,丰富服务类型,全力提升服务的暖心程度与品质;借助生活服务平台丰富的业态和面向全国游客的广泛触达能力,用心展现‘鲁博服务’的多元与卓越。”张小松表示,作为山东文博行业的典型代表,山东博物馆将以更宏观的站位、更广阔的视野、更切实的举措,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