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游子归乡,万家灯火通明,阖家团圆,乡村有了远超平日的热闹景象,适逢寒潮天气,乡村的用电量猛增。为了“大家”的团聚,有一群人却依然坚守岗位,他们时刻关注乡村电网的用电高峰走势,默默守护着电网安全,他们就是乡镇供电工人,他们将团圆饭搬到了供电所,用自己的方式点亮千家万户。
坚守岗位,他们用奉献诠释担当
深夜,国家电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藏南供电所的值班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所长栾翔和同事们坚守在岗位上,密切关注着电网运行情况。
“今年过年迎来的这股寒潮,村民家中的空调、空气能等取暖设备几乎全开,确实让我们的电网面临着比较大的考验。”栾翔告诉记者,“今年除夕夜的电流就超过了400安,也超过了去年除夕夜的最高值。”
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春节期间的用电高峰,供电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为确保供电稳定,全体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加强对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台区等关键设施的巡查力度。电力工人们穿梭在变电站的每一个角落,仔细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前一段时间我们就对全部的台区设备进行了一遍梳理,整改维修了一些存在隐患的设备。”每年的春节,对乡村供电工人来讲都是一次大考,栾翔说,“老百姓过年,对我们来说就是过关。”
当天下午,记者跟随供电工人,巡线过程中发现了供电线上的一处鸟窝。“这种鸟窝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有概率造成电线短路,那时候受影响的就不是一户两户的居民,会造成整个区域的大面积停电。”随后,供电工人邵师傅就穿戴装备,爬上电线杆,使用专用工具将鸟窝清除。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利用红外测温、无人机巡视等高科技手段,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力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抢修现场,他们与时间赛跑
晚上9点,正当大家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时,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有村民反映,家里突然没电了。
“故障就是命令!”栾翔立即带领抢修人员赶往现场。寒风呼啸,吹得人睁不开眼。但他们顾不上这些,争分夺秒地查找故障点。
经过仔细排查,他们发现是 用户家中的线路老化造成短路。他们立即投入紧张的抢修工作中。更换电线、紧固螺丝……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终于恢复了供电。
看到重新恢复的供电,村民脸上露出了笑容,长舒了一口气。“感谢你们,这马上要吃饺子了,还好你们及时给修复了。”看着村民家中重新亮起的灯光,栾翔和同事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现在表后入户的电线都是老百姓自己采购和安装的,有部分村民家中的电线老化,这也是短路情况多发的主要原因。”栾翔告诉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加强与居民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居民用电需求和问题,并积极提供解决方案和帮助,同时,还向居民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和注意事项,增强居民的安全用电意识。
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春节假期的突发用电状况,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组建了多支应急抢修队伍,实行24小时待命制度。他们配备了充足的抢修物资和先进的抢修设备,确保在故障发生后能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恢复供电。
供电所里的“团圆饭”
栾翔老家在外地,自从来到供电所后,五年来,他的年夜饭就一直是在岗位上吃的。“我们供电所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在一起过年,也很热闹!”栾翔笑着说。
大年二十九日晚,供电所的值班室里,飘出了一阵阵饭菜的香味。栾翔的妻子带着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来到了所里,和值班的供电工人们一起过年。
“我们也都习惯了,家里人也都理解,我们干的就是这么一个活,这种时候随时待命。”供电工人丁师傅告诉记者。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乡镇供电工人舍小家为大家,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万家灯火。当夜,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各个有需要的村落里。经过一夜的忙碌,凌晨四点多,栾翔和值班同事们终于能够简短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