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究竟是什么?

乡村振兴战略自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以来,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一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乡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 从城乡居民收入来看,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它涉及到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旨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


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

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个方面,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近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指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培育现代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乡村种养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人才返乡创业、下乡服务。例如,“三支一扶” 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为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和理念。同时,各地也加强了对农村本土人才的培养,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精神内核,承载着乡愁记忆和民族情感。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许多地方通过挖掘和整理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如一些乡村举办传统的民俗活动,像舞龙舞狮、庙会等,不仅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各地积极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工作,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例如浙江安吉余村,从 “卖石头” 到 “卖风景”,通过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从 “靠山吃山” 到 “养山富山” 的转变,成为了生态振兴的典范。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各地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比如一些地方推行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的发展模式,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实现了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智能温室大棚,为产业振兴添砖加瓦(一)智能温室大棚,农业现代化的新名片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温室大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它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大棚内环境的精准监测和智能调控 。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系统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通风、遮阳、灌溉、施肥等设备,为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这种精准化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在一些智能温室大棚中,通过精准控制光照和温度,草莓的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 30% 以上,且果实更加饱满、口感更好。

(二)多元化发展,拓宽乡村产业版图

智能温室大棚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传统种植的效率和质量,还为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除了常见的蔬菜、花卉种植,智能温室大棚还可以开展特色种植,如种植珍稀药材、高端水果等。这些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一些地方的智能温室大棚种植了串番茄、草莓、叶菜类特色作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产品供不应求。此外,智能温室大棚还可以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游客可以走进大棚,体验采摘的乐趣,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感受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比如,一些地方打造了集采摘、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智能温室大棚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乡村产业的版图。

(三)绿色发展,守护乡村生态家园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绿色发展是重要理念。智能温室大棚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现了水资源和肥料的高效利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精准灌溉和施肥,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和肥料的过度使用。同时,智能温室大棚还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大棚种植,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有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


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收获(一)收入增长,钱包更鼓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农民的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在一些发展特色农业的地区,农民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等,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渠道销售,价格比传统农产品高出不少,收入大幅增加。土地流转也让农民获得了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 - 2021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3432 元增至 18931 元,年均实际增长 6.6%,高于城镇居民近 2 个百分点 。2023 年,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农民收入保持增长,比上年实际增长 7.6%。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乡村振兴让农民的钱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二)生活改善,日子更甜

乡村振兴不仅让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还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在基础设施方面,农村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出行更加便捷。水电供应更加稳定,网络通信实现了全覆盖,农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进行线上购物、销售农产品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大幅提升。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倾斜,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生的专业水平也不断提高,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在一些乡村,新建了现代化的卫生院,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农村的文化设施也日益完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能力提升,信心更足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有了更多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各种技能培训,涵盖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电商运营、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通过这些培训,农民掌握了新的技能,提升了就业创业能力 。比如,宁远县中和镇积极组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何红英通过参加母婴护理培训,掌握了专业技能,在县城月嫂中心工作,每月收入过万。许多农民参加电商培训后,学会了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这些技能培训不仅让农民增加了收入,还增强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让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经在广袤的农村大地结出了累累硕果。从产业的蓬勃发展到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从生态环境的改善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村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温室大棚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但我们充满信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智能温室大棚等现代农业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普及,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同时,乡村振兴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要携手共进,形成强大的合力。

据北京智慧农夫农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作为关注乡村发展的一员,我们要持续关注乡村振兴的动态,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无论是为乡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资金帮助,还是为乡村的产品宣传推广,每一份努力都将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乡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农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智慧农夫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业务咨询:1861155702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