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近日公布的我市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全年粮食总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增长1.0%。初步统计,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6.9%,园林水果产量增长5.2%,油料产量增长8.5%。生猪出栏56.6万头,羊出栏28.7万只。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丰硕成果。
深化“五良”融合发展
做强都市现代农业
在简阳市丘区现代农业科创转化中心,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食用菌创新团队正和村民们在梨树下,分区块采摘成熟的大球盖菇,准备进行试验分析处理。这是2024年10月,科研团队在此以“稻-菇”轮种和“林-菌”套作模式,试验种植的以“川球盖2号”为代表的川球盖系列新品种。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食用菌创新团队研究员 曾先富:
目前来说,每平方米的产量可以达到二十斤,这只是我们日常示范的产量。要是我们自己科研示范的地块,那么产量还会更高一些,如果按照净重来算的话,一亩地的产量应该可以达到一万斤以上。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近年来,简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抓好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将现代种业、智慧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深化“五良”融合发展模式。以加快沱东生态农场和“2+8”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速推动丘区现代农业科创转化中心建成投用为牵引,不断完善良种培育等方面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功能,广泛推广种植了林下竹荪、红托竹荪、羊肚菌等多个食用菌品种,以及“青香优19香”、锦城优雅禾、“紫香糯”等多个水稻新品种。
2024年,我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62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完成新建及改建提升高标准农田4.6万余亩,恢复耕地1.58万余亩。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约117.5万亩、总产量39.97万吨,出栏生猪57万头,蔬菜产量稳定在39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五良”融合发展为我市现代化都市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创新实施“揭榜挂帅”行动
激活镇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揭榜挂帅”行动是我市落实上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立足发展实际,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举措。自2024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我市整合各类资金7.48亿元,围绕场镇提升改造、示范村社创建、农业园区升级、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共揭榜了“高标准创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美乡村,幸福前锋”“推动土地整治,共建宜居禾丰”“‘五味’高坡,生态田园”等15个榜单,共114个项目。禾丰镇禾丰社区新村聚居点青禾苑就是其中之一。
禾丰镇禾丰社区新村聚居点青禾苑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了居民周正树分到的127平方米电梯新房,沾沾他的喜气。
禾丰镇禾丰社区居民 周正树:
原来的房屋是2002年修的,没有规划得很好。现在这个房子设计很规范,我们也很满意。
说起搬新房,周正树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这得益于2024年禾丰镇在第一批“揭榜挂帅”榜单项目中,揭榜的“推动土地整治,共建宜居禾丰”项目,涉及禾丰镇城隍村、民胜村、禾丰社区的农户580户1632人,目前已全部完成分房工作。优美生态的小区环境,配套齐全的设施设备,让即将搬进新房的村民们十分满意。
禾丰镇禾丰社区 高慧清:
这边有广场,环境、卫生、管理这些条件都很好。
项目为王,落地为要。2024年,简阳围绕进一步强基础、扬优势、提能级,做深项目包装策划、抓好要素资源统筹、强化机制保障落实等工作,以“揭榜挂帅”行动为引领,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集聚,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丘区表达,打造出了一批新的乡村振兴示范场景,充分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截止2024年12月底,“稻香田园”等19个项目已完工,禾丰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95个项目有序推进。
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绘强村富民新图景
一帧一画诗意,一地一物显和美。走进石钟镇前锋村,道路平坦宽敞、院落干净别致、设施健全完善、村民和睦安宁……漫步其间,处处皆景。
石钟镇前锋村村民 张远华:
现在的环境比过去越来越好,人居环境、环境卫生也相当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淬炼好了“美”的底色,更要做实“美”的文章,前锋村围绕近郊城市后花园、亲子研学游乐园、都市乡村消费新场景定位,摸索出村资协同“集体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休闲体验农业与研学培训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充分挖掘“特意性”资源,从景区、餐饮、体验游、民宿、乡村演艺、业态创新、文旅融合等6个方面推进业态升级,形成了一期餐饮、民宿“连点成线”,二期研学旅游、农耕采摘、田园观光形成“串珠成链”的联动发展格局,获评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消费新场景。
石钟镇前锋村党委书记 周明:
前锋村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导向,坚持塑形、引产、铸魂并举,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提档升级,正奋力开辟一条具有“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的近郊型乡村振兴路径。
这些只是我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农村供水管道800余公里、5G基站120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2.9%。高质量完成拓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国家级改革试验任务,村级集体经济实现4.5亿元、增长30%。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3个,培育成都市级先行村2个、重点村5个,全市脱贫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9%。
“追风逐日”再提速。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年工作的主动权。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围绕“三农”工作,把更多实用管用的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更多实干苦干转化为实绩实效,不断培育出更多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治理水平,做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丘区表达,凝心聚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记者 | 宋林
编辑 | 罗玉蓉
责编 | 曹礼芹
审核 | 段晓燕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涉及版权、新闻线索等事宜请联系028—27222000
点击在看 会有更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