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闲清课图》卷由明代孙克弘绘制。画卷内容为明晚期文人的闲雅生活方式,依次描绘:灯一龛、高枕、礼佛、烹茗、展画、焚香、月上、主客真率、灌花、摹帖、山游、薄醉、夜坐、听雨、阅耕、观史、新笋、洗研、赏雪等林下清课二十段,每段加上点题数语。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卷首题(隶书)

林下清课二十条并图

灯一龛

小斋幽寂。夜雨篝灯。

坐对终夕。为戴发僧。


"小斋幽寂"构建了一个微型的精神道场:狭小的空间因静谧而显辽阔,物质的简朴反衬精神的丰盈。这与庄子"虚室生白"的哲学观相呼应,暗喻空明心境能照见智慧。"夜雨篝灯"的意象更具深意:雨幕隔绝尘世喧嚣,如天然结界;摇曳的灯火则成为精神灯塔,既是对抗黑暗的微弱抗争,又是心灵觉醒的具象表达。

"坐对终夕"超越了普通的时间消耗,展现了一种存在主义的生命态度。这种彻夜独坐并非消极的虚度,而是通过时间的凝滞实现精神的超越。如同禅宗"默照禅"的修炼,在绝对的静止中捕捉生命的律动,于无念处生真如。这种修行方式与日本"侘寂"美学中的"物哀"体验形成跨文化呼应。

"为戴发僧"的表述极具张力:蓄发表明未入空门,持戒彰显修行本质。这种矛盾身份恰是中国文人"大隐隐于市"理想的具象化,既保持与世俗的适度联系,又维持精神的绝对独立。类似苏轼"居士"身份的自我建构,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开辟第三条道路,实现儒释道思想的有机融合。

晚明文人这种生活方式对当代人具有特殊启示价值:在数字洪流中,"小斋"可转化为精神防空洞,夜雨成为自然疗愈的白噪音,篝灯演变为对抗信息过载的认知屏障。其本质是建构"精神减熵"系统,通过空间隔离、感官净化、时间沉淀的三重过滤,恢复被碎片化时代割裂的主体性。

这种生活形态最终指向"有限中的无限"——在物理空间的局促中开拓精神疆域,在时间流逝中把握永恒瞬间,在身份困境中达成自我和解。它既是古代文人的生存策略,更是现代人对抗异化的文化解药,提醒我们在物质膨胀的时代,更需要构建内心的"精神小斋"。


高枕

樊笼解脱。每遇暑昼时。

饱食缓行。继以偃息。

自欣骨节有少趣。



"高枕”“樊笼解脱"构成极具张力的空间叙事:枕头作为微观权力装置,传统语境中承载着"寝不尸"的礼教规训。刻意垫高枕具实为对身体自主权的宣示,暗合嵇康"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生命主张。这种对睡眠姿态的革新,本质是突破"樊笼"式规训空间的象征性反抗,将床榻重构为身体解放的试验场。

"暑昼"作为极端环境变量,恰成检验生命质量的试金石。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支配的熵增世界中,"饱食缓行"展现逆熵而动的生存策略:通过控制能量摄入(饱食)与耗散速率(缓行),构建人体小宇宙的能量平衡。这种养生之道,与《黄帝内经》"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观形成古今呼应,在分子运动加剧的暑热中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

"缓行—偃息"的连续动作序列,暗藏中国传统运动哲学的阴阳之道。缓行属阳,是"导气令和"的主动调理;偃息属阴,是"引体令柔"的被动修复。二者交替形成如《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生命节律,较之西方体育的线性训练模式,更强调动静相生的有机整体观。这种运动养生法,实为身体在场的哲学沉思。

"自欣骨节有少趣"标志着感知层次的跃升:从功能性身体转向审美化身体。当骨节微响被识别为生命韵律的密码,身体便从解剖学客体升华为美学主体。这种体验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不谋而合,在肌肉拉伸的细微感受中,达成海德格尔所言"诗意的栖居"。较之现代健身对体脂率的数字迷恋,这种身体感知更具生命本真性。

这种生活方式在当代社会具有革命性启示:当"内卷"加剧身体异化,我们更需要"高枕"破除绩效暴政,以"缓行"对抗速度暴政,用"偃息"消解注意力暴政。其本质是建构"身体主体性"的抵抗策略,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躯体,转化为承载文化记忆与生命诗学的精神容器。在算法支配的时代,这种古典智慧提示我们:真正的自由始于对身体时空的重新占领。


礼佛

非能雅究三昧。五蕴全空。

第奉皈依。以警妄衷。


培养恭敬心,是有仪式的生活。


烹茗

顾渚天地。吴越所尚。

中冷惠泉。须知火候。

一盏风生。其乐奚如。


如今茶道生活,也成为城市里生活的日常了。三五好友,相聚郊区,铺一张茶席,悠游品茶,兴可乐也。


展画

宋元名笔。不及尽睹。

独于近代名家。

时获鉴赏。以清胸臆。


现在正是赏画时呢!


焚香

磁炉沉速。爇火时温。

幽芬馡满。四壁生馨。


改变居所环境,营造沉静优雅的氛围。


月上

几树梧桐。一轮初驾。

微风飘拂。景色可喜。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无尽之美。


主客真率

床头积酝。鱼菜可辨。

往来无拘。形骸殊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灌花

盆草时卉。

牎前种种植之。

以见生意



养花盆栽,以观其生生之意。


数竿苍玉。青翠如沐。

日影筛金。风奏瑶琴。



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摹帖

前代遗墨。性拙不能尽得其彀。

时切效颦。庶几腕中自有生意。


这倒是我的日常了,这过年回家,没有这个氛围了。笔墨纸砚都带回来了,就是没有感觉写。


山游

小艇摇曳。

秋水清泚。

寻名山以遨游。

畅然而得真趣。


回到老家,娃娃的感冒一好,立马跑到山上去了。


▲薄醉

醇酒清歌。聊适余兴。

毋蹈沈酣。德仪兼令。


喝酒喝到微醺就可以了。一两下肚,有点感觉就行。


夜坐

蒲团孤坐。万籁俱寂。

人境自远。

此际不知在尘埃间着。


夜坐之力宏矣哉!嗣当齐心孤坐,于更长明烛之下,因以求事物之理,心体之妙,以为修己应物之地,将必有所得也。作《夜坐记》。(沈周)

夜坐,一下回到清净的本心。


听雨

人事不扰。坐听雨声。

北牕微风。 凉飔时袭。

于此悠然入庄周之境。


没有人事的烦扰,静坐着聆听雨声。北边窗户透进微风,清凉的风不时袭来。在这样的情境里,悠然间仿佛进入了庄周逍遥自在的境界。


阅耕

游目青畬。茕哉夏畦。

歌发缓行。筋力忘疲。



放眼望向青色的田地,夏日田间劳作的人身影孤单。一边慢走一边唱歌,全然忘却了身体的疲惫。


观史

理学名书。老眼不入。

裨谈杂志。聊以永日。


那些理学方面的知名书籍,上了年纪的我已看不进去。倒是各类野史杂谈,还能拿来消磨时光。


新笋

春芽可羹。亦能佐茗。

良友剧谈。胜事可人。


春天的新芽可以煮成羹汤,也能够用来搭配茶品。与好友畅快交谈,如此美事令人惬意。


洗研

临池涤垢。端歙时润。

雾卷松膏。千军常胜。



在池边清洗毛笔污垢,端砚、歙砚时常润泽。墨汁如松烟雾气般散开,用它书写,仿佛能如有千军助力,挥洒自如。


赏雪

长林初霁。璚瑶盈尺。

呼僮命觞。心胆澄澈。

雪后初晴,在茂密树林中,雪深盈尺,晶莹洁白。主人唤来书童,摆上酒杯,在这纯净的雪景中饮酒畅谈,内心无比澄澈。这样的闲逸生活,远离尘世喧嚣,在长林之中,与自然相融。雪后的宁静与纯粹,让人忘却烦恼,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赏雪、饮酒,这种充满诗意的生活方式,不用为世俗的功名利禄奔波,只专注于当下的美好,享受每一刻的悠然自得。

与书童相伴,虽身份有别,但在这样的情境下,主仆间的互动也充满了生活气息。若是与友人一同,更能谈天说地,分享人生感悟,让这份闲逸增添几分温暖的情谊 。

这样的闲逸生活方式,还能说什么呢!努力吧,2025年,争取早点退休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