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情感的寄托,“返乡过年”是中国人最浓烈的乡愁、最热切的期盼。大众日报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折射出令人振奋的山东发展脉动。
村里娃坐进“太空舱”
穿上“太空服”、坐进“太空舱”、戴上VR眼镜……正月初一,庆云县尚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科技体验馆里,孩子们观太空、做实验、听讲解。
今年10岁的刘梦琪和哥哥刘文健,在爸爸妈妈陪同下体验了一把航天员生活。“太好玩了!坐上去身体就飘了起来,透过眼镜还能看到太空景象,仿佛和宇航员叔叔一样生活在空间站里。”走出太空舱,刘文健迫不及待跟妈妈孙君霞分享感受。
孙君霞是尚堂镇尚堂村人,丈夫在县城送快递,她在镇上服装厂工作,带孩子逛科技体验馆还是第一次。“科技馆建在家门口,步行5分钟就能到,太方便了。”孙君霞说。
“鸡蛋旋转”、“沉浮子”、“隔空控球”、“斜立易拉罐”……一上午时间,刘梦琪和哥哥把科学小实验体验了个遍。
在展馆二楼,磁悬浮灯泡、跳舞的磁流体、激光竖琴等吸引了不少孩子;两侧墙壁上挂满了科学家、科学实验的介绍,孩子们围着志愿者问这问那。展馆负责人李艳翠介绍,尚堂镇科技体验馆位于镇中心位置,依托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总面积1100平方米,辐射尚德社区、东刘村、北堂村等9个社区村。
乡村是接触科技知识的薄弱区域,为此,庆云县推动科普知识进乡村,依托镇村文明实践基地,由科协联合乡镇建起家门口的科技体验馆,乡镇街道组织社区党员、在校大学生组成科普志愿服务队,义务为孩子们讲解演示。
“今年,庆云县将推动‘研学+’项目,依托文明实践所科技馆、文博园、红色展馆等资源,编制研学线路、研学内容,让更多孩子走出家门,走进展馆,体验科技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庆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真说。
(大众新闻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马俊良 李煜群)
这里的小麦,90天就能种一季
除夕,走进肥城市乐汶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智能日光玻璃温室大棚,入目便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颗粒饱满的麦穗,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为新年增添了别样喜悦。
上午,山东农业大学的博士们完成小麦生长情况的监测后,趁着短暂的休息时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春联,贴在了大门上。
“大家都忙着热热闹闹过节,我们心里却惦记着这些小麦,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山东乐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樊玉梅介绍,目前他们正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开展小麦的高效育种工作。
“小麦是长日照作物,田间种植一年只能种一季,而我们的温室大棚每90天就能种一季。”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斯深介绍,夜晚或是阴雨天气,补光灯就会变成“人工太阳”,确保小麦24小时生长。
在温室大棚内的试验田里,土地被精细划分成800个小地块,每个地块都种着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团队对每个小地块都要进行单独记录、分析,确保准确测试出小麦的性状。智能日光玻璃温室大棚则配备了土壤环境智能监测设备,通过手机App远程操作,就能实现智能控温、水肥一体滴灌、雾化灭虫等,通过精确控制生长条件,提高种苗繁育效率和质量。
“通过试验种植,我们能全面掌握新品种的特性,探索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宜种植地区,把高产稳产广适、品质优抗病强的种子推广到群众手中。”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安艳荣说,“春节没能和家人好好团聚,确实有点遗憾,但能在这片土地上实现科研梦想,一切都值了。”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肖明媛 张静 穆姝琪)
枣乡红火影视城
乙巳蛇年,乐陵市朱集镇段家村村民李娟的春节别样精彩,全家人在乐陵影视城来了场贺岁游。
大年初一,李娟一家人来到乐陵影视城。走进1:1还原的1900年旧金山唐人街、欧洲街,看着装饰喜庆的中国大戏院、美华楼、协盛堂,一个个电影中的场景依次浮现在眼前,李娟与家人挨个拍照打卡。
往里走,在市政广场上聆听“市长的道喜”,在格兰特家观看赢“心”舞会,在欧洲街欣赏露台秀,在中国大戏院看一场脱口秀。
街道转角处突然锣鼓震天,一条由9人舞动的长龙从巷口腾跃而出,或上下翻飞,或蜿蜒盘旋,引得游客阵阵喝彩。另一边,几只活泼灵动的“舞狮”跑到孩子们面前撒娇卖萌,逗得他们喜笑颜开。
夜幕初降,非遗火壶、皮影、龙狮贺岁等表演轮番上阵,烟花秀、灯光秀、花车巡游等活动应接不暇,让李娟一家沉浸式体验传统年味与现代电影碰撞带来的惊喜与欢乐。
“娟儿,今年初几走?”“今年不走了。”碰到熟人,李娟总爱热络地聊几句。
去年,原本在外地谋生的李娟回到家乡当起了“演员”。在《国色芳华》中,李娟是盛世唐朝里的贵人,《唐探1900》开机后她又变身为力工的家人。“没想到回到家乡,吃上了‘演员’这碗饭。”
乐陵位于河北、山东两省交界,自然旅游资源不多,文旅发展不温不火。“除了小枣、调味品,外界对乐陵的印象有限。”常年在外经商的乐陵人张琪说,乐陵影视城“出圈”后,这座鲁北小城也火了。
随着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新场景、新载体成为推动消费的新引擎。乐陵影视城开放后,一批批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感受“文旅+影视”的独特魅力。“我们是奔着《唐探1900》来的,今年春节旅游第一站先打卡乐陵影视城。”济南游客彭斌成为乐陵影视城“唐人街主题园区”的首位游客。
乐陵人李波也参与了《唐探1900》的拍摄。干了20余年的职业武术替身,拍过《叶问》《绣春刀》。用他的话说,“‘横漂’‘北漂’都当过,真没想到最后回到了家乡”。如今,他在家乡成立自己的影视传媒公司,开始转到幕后,从事动作指导、群演招募等。
产业成型,不光链上企业前景好,普通百姓也参与其中,日子越来越有奔头。54岁的王书峰和老伴儿亲眼看着影视城一天天建成,一开始是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后来是各大剧组的演员、场务,人来人往。他和老伴儿看到了商机,在影视城门口支了个早餐摊,油条、包子、豆浆、豆腐脑一应俱全。如今,老王的早餐摊又做起了游客的生意。
新春伊始,看着红火的影视城,周边不少农户也萌发了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的想法,盼着今后的日子和金丝枣一样,红红火火、甜甜美美。
(大众新闻记者 徐付彪 通讯员 苏安矗)
陪伴鱼儿过大年
测量水温、溶氧量、盐度,根据鱼儿的摄食情况适度投喂,做好记录……春节期间,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衙前村附近的八角湾海洋科技暂养基地内,养殖车间主管邓延平和同事们如往常一样忙碌。
“鱼儿过年期间不能饿肚子。我们排好了值班表,春节假期养殖工作也不耽误,有人专门陪着鱼儿过大年。”邓延平笑着说。
八角湾海洋科技暂养基地,由烟台业达城发集团旗下的烟台八角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功能之一就是“鱼苗过渡性养殖”,相当于鱼苗的寄养站。“等养到一定阶段后,我们就会选取优质鱼苗投放到深远海的养殖网箱中。”邓延平介绍。
建设海洋牧场,对于打造“海上粮仓”、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在这方面取得不少进展。作为黄渤海新区的国有企业,烟台八角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启动智慧型海洋牧场建设,在八角湾深远海区域建成一批抗风浪养殖网箱,已累计投用42座。这也正是邓延平所说的优质鱼苗投放地点。
为了保证鱼苗能以最好的状态从养殖车间进入深海网箱,春节期间,邓延平和同事们依旧严格遵照日常的标准进行操作。“养殖车间会模拟野生养殖环境,这样有利于鱼苗尽快适应八角湾海域水质。车间为24小时工作制,工作人员轮班巡检,确保鱼儿健康成长。”邓延平说。
“我们会认真坚守岗位,陪伴鱼儿度过一个快乐的大年。等到开春之后,希望车间里的鱼儿被送到深海时,都活蹦乱跳、健康茁壮!”邓延平说。
(大众新闻记者 从春龙 通讯员 隋翔宇 侯嘉伟)
大娘家的玉米碴卖到广州
这次寒假回到老家沂水县崔家峪镇上常庄村,马丹丹听说了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大娘家磨的玉米碴平时只能自己吃,今年竟然卖到了广州。这是怎么做到的?马丹丹问了大娘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村党支部书记苗永会开助农直播,把家乡的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
马丹丹决定利用寒假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自告奋勇当起了苗永会的直播助手。“书记直播助农是一件好事,我也想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家乡的农产品、土特产走向全国。”
“这些干黄花菜都是咱村民自己在小菜园里种的,采摘后用热水一烫,再放到太阳底下自然晒干,不打农药,大家放心下单。”除干黄花菜外,直播镜头前还整齐地摆满了玉米碴、小米、松菇等农产品。马丹丹坐在电脑前,根据苗永会的直播节奏上产品链接,回应弹幕消息。
如今,已经有两千多单农产品通过她的直播间走出了沂蒙山区。“我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把村里大爷大娘自己种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如果批发给中间商,价格低,不舍得卖;老人家自己出去卖的话,身体又扛不住。”苗永会说,当时决定开直播时,村里人都很支持。
“直播带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别人在直播间说得头头是道,自己开始干的时候,一紧张就忘词,话到了嘴边就是说不出来。”苗永会坦言,直播卖农产品仍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提升直播效果,开播前几个小时,她会挨个把产品再熟悉一遍。
对苗永会来说,最难的还是选品。“老李家的干辣椒品质高,老王家的干豆角卖得好。”苗永会盘算起下次直播的产品,“我们要为产品质量把关,比如说这个辣椒,有虫眼的、小的、变质的,都要挑出来,纯天然无农药就是我们最大的优点。”
好货不愁卖。“不少买过产品的粉丝都说,以后就认准苗书记的直播间了。”苗永会说,“直播带货,越播越有希望。”
现在,不只是上常庄村的产品“触网”,周边已经有20多个村加入直播产品供应中。
(大众新闻记者 王思晴 通讯员 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