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上午,话题#大S去世##日本流感#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主持人徐熙媛(大S)在日本旅游期间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年仅48岁。
作为“初代偶像剧女王”,大S徐熙媛出演过《流星花园》《转角遇到爱》《泡沫之夏》等多部影视剧。21世纪初横空出世的电视剧《流星花园》开启了台湾偶像剧新次元,大S徐熙媛凭借“杉菜”一角走红。
这一消息震惊了娱乐圈,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流感的关注和讨论。
流感可不是小事
绝大部分流感患者为非重症。一般表现为突发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极度疲倦、喉咙痛和鼻塞,可能伴有发热。这些患者一般在 1 周内可自行恢复,无需医疗干预。
但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得了流感也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据WHO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的重症和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一项全球的研究数据估算了1999—2015年33个国家的死亡率,估计每年流感相关死亡率平均值如下: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鼻涕、鼻塞明显,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咽干、痒或痛,咳嗽和不适感,成人感冒很少发热或低热。咳嗽较常见,往往出现在鼻塞、鼻涕症状之后;鼻分泌物可能清稀,也可能呈脓性(不一定是细菌感染)。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其严重性。不同人感染流感后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症状跟感冒类似,重者则会出现肺炎、心脏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肌肉骨骼并发症、中毒性休克、合并感染等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典型表现是咳嗽伴呼吸困难、呼吸急速(>24次/分)、缺氧和发热(>3天)。
一般情况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造成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或弥漫性脱落、固有层黏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此时,患者表现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流鼻涕。
但当流感病毒入侵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时,就会造成广泛的肺泡上皮损伤。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肺间质水肿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出现肺炎表现。
流感来袭切勿随意吃药
因具有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很多人将奥司他韦奉为抗流感的“特效药”。
奥司他韦是一种对甲流和乙流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可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扩散。专家指出,奥司他韦对其他类型的感冒病毒无效,如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尽快用药。
奥司他韦有不同剂型,包括胶囊颗粒和混悬液,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一岁以下婴幼儿仅限使用混悬剂。奥司他韦是处方药,用于预防或治疗甲流时,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不建议自行服用。
如何预防或应对?
A自我判断
对于平素身体健康的年轻人(15~65岁),在流感季节,自己的小区、学校、办公场所等有流感病例,突然出现发热、咳嗽、肌痛或无力症状时,临床可以疑诊流感。
此时不需要流感检测来确诊。自购抗原家庭检测也是一种选择,但受采样技术影响,阳性的准确率可能达不到预期的50%~70%,有需要明确诊断时,在1~2天内多次采样有助于提高阳性的准确率。
•无并发症的流感,成人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通常持续约3天,随后大多会改善,完全康复可能需要10~14日(年纪大、免疫力低下恢复时间更长),部分患者的乏力症状会持续数周。
•出现并发症的流感,或者有脱水(口渴、疲倦、尿少黄)、心肺功能受损、精神状态改变的情况,通常属于重症,应住院治疗。
B疑诊或确诊流感时,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并发症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接触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持续或重症: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重症或病程超过2天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C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用药前先权衡利弊:病程在48小时内,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或学习等需要,跟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因为轻症流感可以自愈,药物可以缩短病程,但同时有增加耐药风险。
如果病程已经超过48小时,又不符合上面三点需要用药的情况,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关键要做好这几点
做好个人防护,保护环境卫生。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流感流行季,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居所定期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去公共场所或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老年人非必要不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养成戴口罩的习惯。
注意日常营养,坚持健康生活。饮食规律,营养到位。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心态平和,乐观积极。
重视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春运路上记得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合理规划行程,春运大潮中的流感防范不容忽视。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欢乐的春节氛围。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中新网、九派新闻等
(大众新闻编辑 蔡可心 整合 策划 单青 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