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约2420字,阅读需要8分钟
2月3日,大S徐熙媛被证实因流感并发肺炎,在日本不幸离世,年仅48岁。
3日下午,中国台湾地区电视节目制作人王伟忠代表大S妈妈向外界发出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大家好,我是王伟忠,身为徐家挚友,受徐妈妈之托,在此转达她想说的几句话。
首先,徐妈妈很感谢大家关心熙媛,在熙媛病逝之后,家人们都过度伤心,很抱歉无法接听各界关心的电话,更无法一一说明过程,请大家见谅。
同时因为要带熙媛回家,必须先在日本办理许多繁复的手续,这几天为了办理这些文件,暂时还无法返回台湾,希望记者朋友们可以再多给我们多一点时间。
徐妈妈还想拜托各位记者朋友,是不是可以帮助熙媛完成她的心愿。
熙媛一直以来最担心的就是记者朋友的追拍,因为很危险,所以徐妈妈恳请各位,能否在家人们带着熙媛回到台湾时,不要在机场内外追拍,也不要在路上追踪跟随,这是熙媛一辈子想要而不可得的愿望,很希望能够得到大家体谅。谢谢。
媒体发布大S病逝时间线
据知情人士透露,大S与家人1月29日到日本进行旅行,她在出发前已经身体不舒服,但还是强撑着出发。
一行人先是到日本箱根泡温泉,大S身体状况并未好转,1月31日晚上急转直下,被救护车送往急诊,2月1日转往东京,但病情并未好转,2月2日早上再度前往医院就医,然而仍治疗无效过世。
日本这波流感很猛
旅游人士留意流感有潜伏期排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2025年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最后一周(12月23日至29日)全国定点医疗机构平均报告流感病例64.39例,是前一周的约1.5倍,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该同时期病例数为过去10年的最高纪录。
据报道,这次流感的大范围暴发格外引人关注。在日本的多个地区,患者人数普遍上升,并且有43个地区已经触发了流感流行警报级别。
我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日本第3周(2025年1月13日-19日),日本全国的流感定点报告数(即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收治的流感患者数)为18.38,比上一周的35.02有所下降。从流感病毒的检测情况来看,最近5周检测到A(H1N1)pdm09亚型为206份(94%)、A(H3N2)亚型9 份(4%),B型为3份(1%)。
日本NIID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发布2025年第4周(1月20日-1月26日)当地流感分布情况
留意流感潜伏期
不少人在春节期间赴日本旅游。目前日本流感高峰已过,但从日本旅游回国的人,要留意流感的潜伏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黄维娟等指出,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比如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触摸自己口鼻是常见的传播方式。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环境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流感病毒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通常,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而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流感引发的肺炎可致命
流感可致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病毒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平均每年约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樊慧珍指出,流感一般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患者常会出现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主要为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除呼吸道症状外,流感还可累及胃肠道,引起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外,可能还会出现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和眼结膜充血等其他症状。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减轻和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患者免疫力低或有基础疾病,流感病毒从上呼吸道侵犯肺部,会引起肺泡上皮损伤,肺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病毒性肺炎,严重的病毒性肺炎会导致ARDS或重症肺炎,患者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从临床看,流感病毒肺炎容易发生于有基础肺部及心脏疾病患者、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缺陷者,早期表现流感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者病死率较高。”樊慧珍说。
我国流感今年第四周
呈现下降趋势
国家流感中心的监测显示,近期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下降,以A(H1N1)pdm09亚型为主。全国共报告3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报告显示,2025年第4周(2025年1月20日-2025年1月26日),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为5.3%,低于前一周水平(6.3%),高于2022~2023年同期水平(3.0%和 2.0%),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7.2%)。2025年第4周,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4.2%,低于前一周水平(5.1%),高于2022~2023年同期水平(2.6%和2.0%),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5.2%)。
得了流感怎么办?
如何预防?
对于平素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在流感季节,自己的小区、学校、办公场所等有流感病例,突然出现发热、咳嗽、肌痛或无力症状时,临床可以疑诊流感。
据央视新闻,流感和普通感冒最大的差异在于其严重性。从症状上分辨流感和感冒,有时不会很准确,最快速、最精确的方法是病原检测。
流感发病48小时称为自救的“黄金48小时”,高危人群如果没有在48小时内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疾病可能发展成肺炎。
疑诊或确诊流感时,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并发症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接触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持续或重症: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用药前先权衡利弊:病程在48小时内,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或学习等需要,跟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果病程已经超过48小时,又不符合上面三点需要用药的情况,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的危害有时候很大,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对高危人群尤为致命,因此,一定要重视流感疫苗接种。
每年的9月和10月通常是接种流感疫苗的好时机,但即便在10月底前没有打上疫苗,在整个流感季都可以接种。而且,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
另外,采取日常防护和公共卫生措施也可以有效实现呼吸道传染病的多病共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增强体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身体抵抗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场所;
4.减少接触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时注意个人防护;
5.做好室内通风换气。
来源:央视新闻、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九派新闻、长安街知事
编辑: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