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递物流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偏远地区的邮政服务依然承载着连接城乡、传递温情的重要使命。通化县大安镇的乡镇邮递员赵德鹏,十八载风雨兼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坚持。
在中国邮政水洞支局,从通化市区里发出的邮政货车缓缓驶入门店内,车厢几乎被塞了大半。快递从货车上卸下后,快递员赵德鹏快速将快递分拣至屋内,开始他忙碌的一天。春节期间快递量是平时的一倍多,赵德鹏平均每天经手的包裹有300多个,春节前后,每天得工作到晚上七八点钟。
今年39岁的赵德鹏,已经当了整整18年“乡镇邮递员”。赵德鹏负责大安镇和鸭园镇9个村屯2个委的邮件投递,多山地,最远的砬门村离镇上要走30多公里,自从做了“乡镇快递员”,他就成了“大安通”,哪个村小组在修路,哪条道走过去是捷径,他都一清二楚。过去全靠自行车交通,上岗以来,累计骑行里程60万公里。
尽管交通工具后来从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汽车,但每天一来一回,至少也要四五个小时。18年来,他累计为村民派件近70万件,代买代收药品、日用品等物品不计其数,没丢失一封邮件,没收到一个差评,投递准确率始终100%,保持着“零投诉”的服务记录。时间长了,在村里,他也从乡亲们嘴里的“小赵”变成了“老赵”。
搭乘赵德鹏的面包车,踏上了一段穿梭于冬日茫茫林海中的旅程。在这白雪覆盖的山林中,邮政快递车的那一抹鲜亮绿色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更是为等待邮包的乡亲们带去希望与温暖的使者。大安镇上四平村村民于海洋看见跟赵德鹏一起来的记者,赶紧念叨着他的好。“这个人特别好。现在农村老年人多,谁家有大事小情啊,让他捎个药呀,要捎着买个东西呀,他都帮忙捎。不管是啥时候,你就五更半夜的,有啥急事找他,也好使。”
像赵德鹏一样的“乡镇邮递员”,通化地区还有76人。为了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推动寄递物流进村覆盖、到户延伸,通化市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作,推进各县市区集散共配中心建设。截至目前,通化市已完成快递服务建制村全覆盖,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双向流通渠道,为乡村振兴贡献邮政力量。
记者:施涛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史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