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垃圾、厕所、尘土相伴,这种选择从来就不是容易的。

在上海,有这样一个群体,5万多人,每年春节几乎都不离沪,坚守在保障城市稳定运行的一线,他们就是可爱可敬的环卫工人。

这个春节假期,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路口的环卫公厕平均每分钟就有两到三人来解手。隔着管理间的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坐不踏实的管理员赵莉莉,她紧盯着厕间的“风吹草动”,忙着“见缝插针”——趁着厕间里没人的片刻,赶紧抓起抹布和拖把进去保洁。

春节假期前六天,除了大年初二休息,其他五天,赵莉莉每天都从早上六点忙到晚上十点。即使除夕夜,她也坚守岗位,好在当天晚上来厕所的人不多,她在管理间里吃了年夜饭,用手机看了会儿春节联欢晚会,还和老家的亲友打了几通视频电话。

此前在汽修配件厂上班的赵莉莉去年3月才转行,这是她第一次在环卫岗位上过年,也是第一次春节不回江苏盐城老家。

“本来想把儿子和女儿接来上海过节,但怕爸妈和公婆寂寞,就算了。”赵莉莉坦言,头一次这样过年,的确有点不习惯,但环卫工人是维持城市运转的重要角色,而且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返乡就很难有人顶班,所以都抱着尽量不给同事添麻烦的想法坚守一线,这一点她在转行前就知道并接受了。

赵莉莉打算3月再回老家,给老人买点东西,再给孩子买些礼物“弥补”一下,“女儿想要芭比娃娃,儿子老是嚷嚷着要手机,估计这次拗不过他了”。



赵莉莉擦拭公厕过道。

在上海徐汇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晶貌环卫分公司,像赵莉莉这样春节坚守岗位的环卫职工有458人,占到了职工总数的82.8%。

把回老家看看的冲动深埋在了心里,春节留守公厕,诚然有人手紧缺的无奈,但更多是因为环卫师傅自己强烈的责任感。“没事,我不怕孤单的,我可忙坏了。”赵莉莉指向北方,告诉记者乌中驿站公厕离安福路只有100多米,这几天天南海北的游客都慕名而来,顺便让公厕也热闹起来,清洁和消毒频次更高了。

由于这几天来公厕的人大多都是游客,其中有相当多的外国游客,还倒逼初中学历的赵莉莉捡起了差不多都还给了老师的“塑料英语”。

“有一个韩国游客和我比画了很久,看我不能理解,就不停地说paper,我才知道他是要卫生纸。”赵莉莉说,春节这几天已经来过几十个外国客人,大多数人看懂了男女厕间的标识,直接“对号入座”,少数搞不清楚情况的才会找她,问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哪里有卫生纸,一个是有没有带孩子一起上的单独厕间,也就是第三卫生间。

有意思的是,更多开口问赵莉莉的是经过公厕的外国游客,而且问的问题很“专业”。“武康大楼、话剧大厦、乌中市集……很多本地人未必知道的宝藏打卡点,外国游客都做好了攻略。”赵莉莉说,公司预判春节会有不少外国游客来附近citywalk,就制作了几条日常英语问答发给有需要的班组。

赵莉莉怪不好意思地说自己记性很差,四五个短句硬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背了半个小时才勉强说得通顺,“最难记的就是景点的名字,记住了才能辨别外国游客要去哪里,然后告诉他们走路或坐公交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比如武康大楼,我就建议他们尝试下共享单车,骑行五到十分钟”。

刚开始面对外国人紧张到面红耳赤的赵莉莉现在已经很沉稳:“新年新气象,徐汇区是上海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居民聚集区,环卫作业也要与时俱进,让市民游客看到我们的新技能、新面貌。”



忙了五天,赵莉莉都忘了贴福,赶紧补一个。

来源 | 解放日报

作者 | 陈玺撼

责编 | 陆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