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奔跑的心找到幸福的家
云南日报记者 龙舟
2024年以来,昆明市五华区以红云街道银河社区、华山街道文林社区入选云南省首批“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试点社区为契机,聚焦解决新就业群体门难进、楼难上、车难停、保障弱、融入难等问题,通过建机制、强阵地、优服务、解诉求、维权益等措施,为骑手群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并积极引导骑手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努力为“奔跑的心”找到“幸福的家”。
完善基础设施
引导骑手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以前,每到一个小区送单,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客户所在单元的入口。现在好了,有了明确的指引和标识,送单方便多了。”近日,在昆明市五华区红云街道和谐世纪小区3号门查看楼栋示意图的外卖小哥刘师傅开心地说。
在五华区,和谐商圈及银河社区的7个小区出入口处张贴了30余张楼栋示意图。这些示意图成了外卖小哥的“好帮手”,帮助他们辨明方向、找准位置,进而提高了配送效率。
五华区健全区委“两新”工委工作规则,明确19家区级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分级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定期研究协调解决“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公司、外卖平台站点、业委会(物委会)、骑手代表等共同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解决骑手“心头事”。
2024年7月,五华区大观街道以协调会方式,主动对接美团云南总部,促成云南首个美团工会驿站在富春街落地,在为美团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还整合周边学校、银行、商家等资源,提供学习培训、技能提升、打折优惠、休闲娱乐、政策宣传等服务。整合全区各类党群服务阵地221个,引导辖区楼宇商圈、爱心商户开放免费共享空间280个,为骑手提供“冬天能御寒、夏天能避暑、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手机能充电、饭菜能加热”的基础保障。区总工会先后组织开展“红润五华·新新向融——我眼中的五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题活动及职工技能竞赛60余次,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659名。
组织沉浸式体验
让治理更有力度更具温度
为解决车难停、门难进、物难送等问题,2024年以来,五华区除了在“骑手友好社区”试点社区张贴楼栋示意图、骑手友好地图,规范注明小区楼栋分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停车位、充电桩、公共卫生间等具体位置外,还发挥行业主管单位职能职责,积极协调物业公司、骑手平台站点等单位,为骑手顺利取送餐配备便捷设施,协调相关单位划定骑手专用泊车区停车位3000余个、配套充电桩1000余个,协调物业办理小区门禁卡800余张。同时,抓实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在全区设置39个流动党员报到点,引导168名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到就近社区报到,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员“流而有为”;建立基层治理信息员工作机制,发挥骑手走街串巷、上楼入户的优势,在走街串巷中及时发现并上报辖区内各类风险隐患,落实积分兑换激励机制,有效推动骑手从“关爱对象”向基层治理“有生力量”转变。其中,龙翔街道西站社区探索“友好街区观察员”模式,选聘4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兼任7个社区的网格员,通过“随手拍”和网格微信群等,向社区反馈小区环境、居民求助、飞线充电、停车管理等问题100余条。
穿上外卖服、戴上头盔、骑上电动车,穿梭于车水马龙间抢单送外卖……近日,在五华区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我在五华的冬日里送外卖”沉浸式体验活动中,10名来自区级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报名参加,分别化身美团众包、盒马鲜生、顺丰的配送员,体验从工作环境到送餐流程等各个环节,了解骑手群体的需求和困难。
“面对紧张的倒计时和用餐高峰时段的压力,小哥们不仅要确保餐食准时送达,还要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从订单筛选到规划最优送餐路线,每一个环节都是对耐心和效率的考验。”五华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倾听民声、服务民生体验活动收集到的60余条意见建议,将为后续解决骑手实际问题、优化相关政策与服务举措,更好推动“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