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起真正


邹 涛

1962年生,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书法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作品展优秀作品奖,1991年获第二届西泠印社全国篆刻评展优秀作品奖等。应邀担任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评审委员兼学术观察员等。著有《中国书法全集·赵之谦》《赵之谦年谱》《篆刻津梁》《雅室清赏(文房杂项)》《书斋雅物(笔墨纸砚)》《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篆书》等,主编《吴昌硕全集》(十二卷本)等。

般若观照

2025


《心经》 在我看来,是一个哲学问题,也可以看作宏观的科学问题。

《心经》的关键词:“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论是受、想、行、识,都是一样,归根结底,空中无色,也没有受、想、行、识,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说,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都归于“空”,这是个永恆、无尽的宇宙,是终极问题。这个问题,正在被科学证明。生命科学、宇宙科学,物理学,与《心经》在终极点上是共通的。《心经》的伟大,是超现实的,是至理!

我们一生,都在实证这个哲学命题。都是在色中悟“空”。

《西游记》把“齐天大圣”取法名“悟空”,正是点了题。


心 存 敬 畏

文︱邹 涛

前几年买到过几卷古代经卷,被其精美的小楷书法所吸引,加之个人的因素,开始学习抄写经书。我这个人一向矫情,做个什么事,总是那么认认真真,还非要弄清来龙去脉。幸好现在信息发达,可以看到很多古人看不到的古代东西,比如敦煌写经。真心感谢科技的进步。


弄清来龙去脉,其实就是要了解古代抄经的情况,比如格式、规矩,别犯了什么忌讳。还有,就是了解写经的历史,也好确定自己的审美取向。在我看来,即便是抄经,也需要尽量把字写好看了。如果我们不了解古代写经,或者说不那么了解的话,还真就不知道写经水平到底有多高。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云:“乳臭纷纷执笔初,几人雾霁识匡庐。枣魂石魄才经眼,已薄经生是俗书。”这也是希望大家不要小瞧了古代写经。


写经,大约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到达了巅峰,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精美绝伦的经卷,基本上都是隋至中唐时期的,中唐以后渐渐式微。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比较喜欢隋唐鼎盛时期的写经,也刻意学习一点隋唐写经的笔法和格式。


古代写经被认为是书法的独立体系,单一路,经生的小楷被称为“写经体”。这么被分,大概是因为对写经历史的不了解。敦煌出土至今也就一百多年,一直没有得到书法界的足够重视。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写经多半是职业抄经手——“经生”所书。说到底还是小瞧了经生。经生是一种职业,现在说的话,就是职业书法家。因为经生除了抄经之外,还替人抄写书籍。宋代活字印刷的出现,断送了抄经业,也断送了抄书业,经生大约在那个时期便告终结。经生不是官僚,所以写得再好,也很难留下大名,这跟我国历史上“官本位”有极大关系。


其实大家都知道很多隋唐写经的字极好,比如《灵飞经》,附会为唐代官僚钟绍京所书,成为学小楷的范本。元明清多少书法家都学过《灵飞经》,董其昌就说,“赵文敏(孟俯)一生学钟绍京终十得三四耳”。其实,《灵飞经》也就是唐代规范而标准的写经体,倘若不附会钟绍京,便成了无名经生书而已,不能受人重视。历史往往势利如此,奈何。


我可能是抄经多了,所以现在写的小楷,差不多就是唐人写经风格。有时,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个经生,抄经手。我觉得那样很神圣,所以我一直心存“敬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