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1900年的5月26日那天的河西走廊西端,敦煌莫高窟的风沙依旧肆虐。道士王圆箓如往常一样,前往洞窟中清理打钕积尘,那天他在清理第 16 窟甬道的积沙时,扫帚敲击墙壁,竟传来了异常空洞的回声。

王圆箓心中一惊,停下手中动作,仔细端详这面墙壁。他怀着忐忑与好奇,颤抖着手,轻轻敲开了墙壁,一个隐藏了千年的秘密就在世人眼前所展现,在里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无数经卷、文书堆积如山,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知道的—藏经洞。


而那时正处于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贫弱不堪,清王朝也根本不在意这些,1906年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打着“资助保护”的幌子,实则是目标明确,就是朝着那些珍贵的藏经书而去的,他用极低的价格骗取了近万卷抄本真迹,之后便稍稍转运出去,从此无数珍宝流失在外。

实为痛心无奈,其中就有一卷手抄本,是目前唯一唐代手抄墨迹本《道德经》,全卷五千余一无一缺损,这卷经书被带往了法国,现如今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之内。


这部《道德经》以小楷抄经体写就,完成于唐代仪凤年间,仪凤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即676年前后,那些年正是唐代抄经最为火热的几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大唐自从玄装法师从西天取回大量佛经并翻译成功之后,宫内外就开始了抄经热,而《道德经》不属于佛经体系,为什么也会在其中呢。

猜测哈,《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之作,更是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而老子本姓李原名李耳,而唐王朝为李氏天下,所以李唐皇室会自诩为老子李耳的后裔,对道家典籍极为推崇。所以此卷《道德经》成为正典实属正常。


当时的宫廷书法家会从众多抄本中优中选优,将书法水平最高的一件送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密藏。

此作小楷《道德经》以小楷写就,全卷五千余字历经千年无一字缺损,保存如此完美,可见其珍贵程度有多高。它应该是出自御用抄经生刘弘珪或程待宾之手,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为当时的御用抄经生,书艺水平最高者。


他们的书法风格既学习了当时的 “主流” 书法风格,如 “二王”、欧阳询、褚遂良等笔法,又兼顾书写速度和用途,吸取了隶书、魏碑楷书的某些特点,形成了敦煌写经体小楷兼容并蓄的风格,既质朴厚重又流畅优美。

起笔尖锋入纸,而后按压、衄搓,以中锋行进,收笔时顿笔回弹,形成尖入钝出的姿态,巧妙地将速度和笔法做了调和。笔画遒劲秀润、婀娜有致,转折处方圆兼备。结字紧凑端庄又不失灵动,结构有高低变化,重心也有上下腾挪。

与寻常 “抄经体” 不同,它十分注重点画的细节处理,以成熟的大楷书写方式来写小楷,每一个点画的 “起、承、转、合” 都交代得精准到位。






《道德经》其内容包罗万象,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不仅在国内地位极高,在欧美也享有盛誉,黑格尔、恩格斯等都曾研读。 它涵盖了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道理,各行各业的人都能从中汲取灵感,老祖宗的智慧尽在其中。

在书法史上,很多名家也都喜爱抄写此经,王羲之、欧阳询、苏轼、米芾、赵孟頫、文徴明等都有作品传世,足见其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深远影响力。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